电子证据与网络犯罪治理20讲
提炼实务经验,反馈现实需求,助力理论进阶,献言制度架构。

作者:刘品新,谢鹏程 主编,赵琦 副主编

丛书名: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5242

出版日期:2024.11.01

印刷日期:2024.11.08

图书责编:刘晶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电子证据与网络犯罪治理(检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商请**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联手推出,自2020年8月18日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多场。论坛焦点从电子证据与网络犯罪的法学前沿问题,延伸至新型电子证据与新型数据犯罪的交叉研究领域。论坛邀请电子证据与网络犯罪领域具有跨界理论背景、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就推进网络犯罪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我国网络犯罪治理能力开展对话,就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健全对应体制机制建言献策,展现法律人面临网络关、时代关的现实担当。

"刘品新,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智慧法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领域为证据法学、电子证据法、网络法学、网络犯罪治理、智慧司法。长期致力于法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撰写了《电子证据法》《网络法:原理、案例与规则》等著作。谢鹏程,湖北省随州市人,法学博士,国家级法治人才库专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检察官协会秘书长、《中国刑事法杂志》主编、民盟中央第十二届法制委员会主任、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10-2011年挂职)。"

用电子证据解锁网络犯罪新难题 网络是人类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体,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空前利好的同时,均不得不面对由此产生的种种冲击和挑战。生产和存储海量数据的新一代互联网影响力度之烈、范围之广,人们感受日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过不了网络关,就不过了时代关。”金句饱含智慧,对于全体法律人提出了闯关的时代要求。 在各种待闯的“网络关”中,网络犯罪的治理“通关”显要而关键。所谓治理(governance),原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近代通常融入了“善治”的理念。在网络犯罪语境中,治理指的是对网络犯罪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防范,且力求改变被动应对、走向主动作为的范式。这是司法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理想状态,更是融入数字中国建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担当。然而,司法机关面对网络犯罪治理如何转换陈旧理念、确立新型机制、锻造新质技能、塑造屠龙之术以达至满意效果等,可谓充满艰难险阻。网络犯罪检察承担无上光荣的使命,也深受兼具刑事法、证据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的跨界人才缺乏之困。 基于此,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动提议,商请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联手推出“电子证据与网络犯罪检察论坛”。第一场系当年8月18日线上举办的“电子证据如何讲故事—以网络犯罪案件为例”(即本书第一讲),一时声名鹊起。此后陆续以讲座式论坛、沙龙式论坛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进行,取得了助推网络犯罪司法治理和法学教研的良好效果。迄今论坛已经举办26场,并更名为“电子证据与网络犯罪治理论坛”,由10多所高校、实务部门的志同道合之士提供学术支撑。“论坛”一直聚焦于电子证...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1讲 电子证据如何讲故事—以网络犯罪案件为例 刘品新 / 1

一、引言 1

二、原理 2

三、技巧 4

四、结论 12

第2讲 漏洞思维下的移动终端取证—手机取证的前沿技术 谢春磊 / 14

一、引言 14

二、漏洞思维下移动终端取证的实际案例 15

三、漏洞和提权 17

四、手机取证技术利用 18

观众互动 21

第3讲 区块链监测与溯源取证技术—网络行为分析 熊刚 / 22

一、网络行为学 22

二、区块链网络测量 23

三、区块链网络行为分析 24

四、区块链溯源取证技术 25

五、未来展望 26

观众互动 27

第4讲 暗网中的网络犯罪与取证调查 徐菲 / 29

一、暗网中的犯罪与取证 29

二、暗网取证溯源的相关技术 31

三、暗网中的执法管辖 34

四、网络跨境执法管辖的几点思考 37

观众互动 39

第5讲 电子数据审查判断案例解析:一名检察技术人的实践思考 赵宪伟 / 41

一、电子数据的特点 42

二、审查电子数据的方法和要点 45

三、探讨几个问题 57

第6讲 破解电子证据时代的挑战:海量电子证据如何审 58

电子数据的“用” 刘政 / 59

一、数据难用 59

二、审查困境 60

三、检技配合 61

电子数据审查的三种思维 徐衍 / 65

一、“定位”思维 65

二、“融合”思维 65

三、“三查”思维 66

电子数据智能辅助审查 赵宪伟 / 68

专家评议

依托电子数据审查分析海量电子数据 石青川 / 73

海量电子数据审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刘坤 / 78 ...

从电子证据切入,“通关”网络犯罪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