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
定价:29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30616
出版日期:2023.08.01
印刷日期:2023.08.09
图书责编:王如月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本书从非遗的文化基因、守正创新、品牌叙事和产业化探索等角度,以非遗传承人和清华美院师资力量共同创作的作品案例为载体,系统梳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16年来对于非遗创新路径与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展示中国非遗不断走入现代生活过程中的表现成效。希望通过本书能为社会各界提供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的借鉴及范式,带给文旅及非遗行业、产业链、研究机构及教学科研单位示范及启发作用,助力文旅行业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是清华美院在全国**的派出院,由清华大学直接管理。研究院以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致力于新知识的发现与应用,培养复合型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应对全球化变革的挑战,促进社会、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设计是构建社会包容性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设计学科要发挥其整合作用,前提是在系统思维中对创新过程中被整合的不同学科有认识和了解,并能促成不同资源的协调合作。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设计学科能够发挥特有的学科优势对文化遗产进行产业活化与创新,让非遗的文化印记真正与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关联。 201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通过清华与 BMW的共同合作,逐步把非遗文化传播到社会。2019年,随着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加入,非遗传承开始了新的征程。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进行全方位的孵化和转型,集中优势学术资源与产业能量,引领中国非遗文化创新发展之路,让非遗成果通过艺术设计、成果转化,真正走向社会,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升非遗文化的现实价值,彰显国家文化创新和民族自信。 这本《大美中国:非遗保护创意创新案例集》汇编了以往六年非遗保护创新基地的优秀成果,依托 BMW品牌力量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科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具有传统文化内核的传承人与熟知现代流行审美的清华美院导师合作,共同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推动了非遗领域“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未来,希望以美院的培养模式为基础,结合研究院的产业优势、品牌孵化和创新能力,把非遗成果产业化,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大众舞台。 赵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秉持“家在中国”的理念,宝马集团很荣幸能够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发展提供动力和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创...
序言 III
前言 V
第一章 | 独立思考,创造不可思议的时代:“华彩辉耀典藏版”7系创新设计案例 001
第二章 | 2019-2021“非遗保护创新基地”项目成果 024
1.符林早x黎族织锦 026
2.冯增超x海南东坡笠 046
3.黄翠花x黎族织锦 060
4.黄丽琼x黎族织锦 074
5.吴名驹x海南椰雕 088
6.陈焕升x琥珀雕刻 104
7.冯月婷x松花石砚 122
8.石岩x传统锡雕 138
9.万翔x楚地斫琴 154
10.杨帆x阜新玛瑙雕 168
11.邹传志x楚式漆器髹饰 186
第三章 | 非遗文化基因 204
1.田静x建水紫陶 206
2.邰立平x凤翔木版年画 222
3.刘红生x河南钧瓷 236
4.闫克元x龙江龙舞道具 248
5.申彬x釉下五彩瓷 256
第四章 | 非遗守正创新 268
1.成新湘x湘绣 270
2.刘嘉豪x铜官陶瓷 284
3.吴灵姝x南通蓝印花布 296
4.徐克双x湘西竹编 306
5.肖正清x会同竹艺 314
6.张斌x色釉瓷 322
第五章 | 非遗品牌叙事 330
1.刘钟萍x佛山木版年画 332
2.易华x湘西苗绣 348
3.钟星琳x滩头木版年画 362
第六章 | 非遗产业化探索 374
1.白卡x青海藏糖 376
2.何国良x北川羌绣 386
3.牛义贵x古羌茶艺 39...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