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私密信息——以个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为中心
围绕个人私密信息的规范构造展开,遵循权利对象、权利客体和权利保护的线索,以个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为重点,围绕“双向辨析”和“双重保护”,主要回答“个人私密信息是什么”和“如何保护个人私密信息”的问题。

作者:张璐

丛书名: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定价:9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62495

出版日期:2024.09.01

印刷日期:2024.07.31

图书责编:张维嘉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围绕个人私密信息的规范构造展开,遵循权利对象、权利客体和权利保护的线索,以个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为重点,围绕“双向辨析”和“双重保护”,主要回答“个人私密信息是什么”和“如何保护个人私密信息”的问题。具体而言,个人私密信息作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对象,对私密性的判断从“双向辨析”视角出发,梳理研究私密信息的规范历史和体系定位,针对实践中个人信息私密性检验的现状,提出个人私密信息的检验模型,并进一步区分个人私密信息与相似概念(个人信息、隐私、个人敏感信息),以期从“证成”和“证伪”两个角度对个人私密信息这一权利对象展开详实论证。同时分析个人私密信息的权利客体: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从权利保护角度区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双重保护”规则,细化“隐私权优先”二阶递进模式的法律适用。 1.纵向上对个人私密信息的立法沿革做系统梳理,横向上比较分析个人私密信息与域外类似个人信息类型,推动我国学界对私密信息认识的深化,为后来者对这一类特殊个人信息的研究提供详实的研究素材,为世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浪潮中贡献中国智慧。 2.界定个人私密信息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个人私密信息的判断标准,为今后个人私密信息领域的细化规则和司法实践提供建议。 3.研究个人私密信息保护的法律效果,尤其具体解读“隐私权规则优先”的法律适用,从可适用性角度切实对个人私密信息特殊保护的法律效果作出明确,促进民法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更迭和发展。"" "

张璐,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学、计算法学、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治理等,在SSCI, CSSCI上发表论文近10篇,出版译著《隐私即信任——数字时代的信息隐私》一书。

导师序言 厘清隐私与个人信息之间的关系,界分个人私密信息的范畴,是数字时代诸多法律问题展开讨论前提的基础理论问题,具有事实和规范的双重价值。个人私密信息的界分与保护,从根本上讲是关于中国特色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关系问题的研究。尽管在我国《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对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从《民法典》人格权编第六章即“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来看,我国已明确采取对隐私和个人信息区分保护的二元模式。《民法典》第 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这种“私人生活安宁”和“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的“1+3”模式即为现行法上关于隐私权的基本界定。而法律对于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立场完全不同,个人信息的主要价值在于社会交往的可识别性,其功能定位于正常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个人信息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媒介作用。隐私与个人信息并非简单的平面式交叉关系,而是在立体上处于完全不同的层次。正因如此,私密信息便不仅仅是隐私与个人信息的重合部分,而是处于事实层的隐私在信息层上的投射。如此便形成不同于欧美模式的“第三条道路”,这种混合继受也给概念区分和权利构造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对个人私密信息研究的本质是立足个人信息之上多元利益的区分,厘清个人信息保护层级体系,实现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平衡。在现行法上,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区分保护已成定局,关键在如何对二者予以准确的权利界分,私密信息的规范适用等问题在学说和实践中仍存争议。私密信息是私密空间、私密活动以及私人生活安宁所涉事...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价值

1.2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思路

1.2.3研究方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3.1国内研究现状简评

1.3.2国外研究现状简评

第2章权利对象: 个人私密信息的体系定位与检验实践

2.1我国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关系的发展历程

2.1.1我国隐私权的发展

2.1.2通过隐私权保护个人信息阶段: 2017年《民法总则》之前

2.1.3《民法典》回应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

2.2个人私密信息: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对象

2.2.1隐私权及其保护对象

2.2.2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及其保护对象

2.2.3“二元路径”简析

2.3个人信息私密性检验实践

2.3.1隐私权与个人信息关系的民事纠纷

2.3.2典型案例

2.3.3案例分析总结

2.4本章小结

第3章个人私密信息的法律基准和双向辨析

3.1“私密”的法律基准概述

3.1.1德国“领域理论”

3.1.2英国“违反保密信息制度”

3.1.3个人信息私密性界分的思路

3.2个人信息私密性调研

3.2.1研究方法

3.2.2调研结果

3.2.3个人私密信息列举式规范

3.3个人私密信息的特征

3.3.1识别性

3.3.2秘密性

3.3.3私人性

3.4个人信息的私密性检验模型

3.4.1隐私保护的“场景理论”

3.4.2影响个人信息性质的场景因素

3.4.3个人信息私密性检验模型

3.5本章小结 

第4章个人私密信息与个人信息

4.1个人信息类型化概述...

围绕个人私密信息的规范构造展开,遵循权利对象、权利客体和权利保护的线索,以个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为重点,围绕“双向辨析”和“双重保护”,主要回答“个人私密信息是什么”和“如何保护个人私密信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