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路由交换技术详解与实践 第1卷(下册)(第2版)

目录

目录

第7篇以太网交换技术

第24章以太网交换基本原理

24.1本章目标

24.2共享式与交换式以太网

24.2.1共享式以太网

24.2.2交换式以太网

24.3MAC地址学习

24.4数据帧的转发

24.5数据帧的过滤

24.6广播域

24.7本章总结

24.8习题和解答

24.8.1习题

24.8.2习题答案

第25章配置VLAN

25.1本章目标

25.2VLAN技术简介

25.3VLAN类型

25.3.1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

25.3.2基于协议的VLAN划分

25.3.3基于子网的VLAN划分

25.4VLAN技术原理

25.4.1VLAN的帧格式

25.4.2单交换机VLAN标签操作

25.4.3跨交换机VLAN标签操作

25.5配置VLAN

25.5.1创建VLAN 

25.5.2trunk端口配置

25.5.3hybrid端口配置

25.5.4VLAN配置示例

25.6本章总结

25.7习题和解答

25.7.1习题

25.7.2习题答案

第26章生成树协议

26.1本章目标

26.2STP产生背景

26.3STP

26.3.1桥协议数据单元

26.3.2根桥选举

26.3.3确定端口角色

26.3.4根路径开销

26.3.5桥ID的作用

26.3.6端口ID的作用

26.3.7端口状态

26.4RSTP

26.5MSTP

26.6三种生成树协议的比较

26.7生成树协议的基本配置

26.7.1STP基本配置

26.7.2配置优化STP

26.7.3STP配置示例

26.7.4STP显示与维护

26.8本章总结

26.9习题和解答

26.9.1习题

26.9.2习题答案

第27章 配置链路聚合

27.1本章目标

27.2链路聚合简介

27.3链路聚合的分类

27.4链路聚合的基本配置

27.4.1配置静态链路聚合

27.4.2链路聚合配置示例

27.4.3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

27.5本章总结

27.6习题和解答

27.6.1习题

27.6.2习题答案

第8篇IP路由技术

第28章IP路由原理

28.1本章目标

28.2什么是路由

28.3路由表

28.4路由器单跳操作

28.5路由的来源

28.6路由的度量

28.7路由优先级

28.8路由环路

28.9查看设备的路由表

28.10本章总结

28.11习题和解答

28.11.1习题

28.11.2习题答案

第29章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

29.1本章目标

29.2直连路由

29.3VLAN间路由

29.3.1不适当的VLAN间路由方式

29.3.2用802.1Q和子接口实现VLAN间路由

29.3.3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29.4静态路由

29.4.1静态路由概述

29.4.2静态路由配置

29.4.3静态路由配置示例

29.5静态默认路由的配置

29.6用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备份和负载分担

29.7静态黑洞路由的应用

29.8本章总结

29.9习题和解答

29.9.1习题

29.9.2习题答案

第30章路由协议基础

30.1本章目标

30.2路由协议概述

30.2.1路由协议与可路由协议

30.2.2路由协议基本原理

30.2.3路由协议与IP的关系

30.2.4路由协议的分类

30.2.5路由协议的性能指标

30.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原理

30.3.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算法

30.3.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路由更新过程

30.3.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环路产生

30.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原理

30.5本章总结

30.6习题和解答

30.6.1习题

30.6.2习题答案

第31章OSPF基础

31.1本章目标

31.2OSPF基本原理

31.2.1什么是OSPF

31.2.2OSPF协议工作过程概述

31.2.3寻找邻居

31.2.4建立邻接关系

31.2.5链路状态信息传递

31.2.6路由计算

31.2.7OSPF分区域管理

31.3配置OSPF

31.3.1OSPF基本配置命令

31.3.2OSPF可选配置命令

31.3.3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一

31.3.4单区域OSPF配置示例二

31.3.5多区域OSPF配置示例

31.4OSPF的LSA类型

31.4.1LSA类型

31.4.2第一类LSA

31.4.3第二类LSA

31.4.4第三类LSA

31.4.5第四类LSA

31.4.6第五类LSA

31.5边缘区域

31.5.1边缘区域的类型

31.5.2stub区域

31.5.3totally stub区域

31.5.4NSSA区域

31.6OSPF信息显示与调试

31.6.1OSPF信息显示

31.6.2调试OSPF

31.7本章总结

31.8习题和解答

31.8.1习题

31.8.2习题答案

第9篇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第32章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32.1本章目标

32.2什么是网络安全

32.3网络安全关注的范围

32.4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

32.4.1ACL包过滤技术

32.4.2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32.4.3认证、授权和计费

32.4.4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32.4.5VPN虚拟私有网技术

32.4.6终端准入控制

32.5本章总结

32.6习题和解答

32.6.1习题

32.6.2习题答案

第33章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包过滤

33.1本章目标

33.2ACL概述

33.3基于ACL的包过滤

33.3.1基本工作原理

33.3.2ACL包过滤工作流程

33.3.3通配符掩码

33.4ACL分类

33.4.1ACL的标识

33.4.2基本ACL

33.4.3高级ACL

33.4.4二层ACL和用户自定义ACL

33.5配置ACL包过滤

33.5.1ACL包过滤配置任务

33.5.2修改包过滤的默认动作

33.5.3配置基本ACL

33.5.4配置高级ACL

33.5.5配置二层ACL

33.5.6在接口上应用ACL

33.5.7ACL包过滤信息显示与调试

33.6ACL包过滤的注意事项

33.6.1ACL规则的匹配顺序

33.6.2在网络中的正确位置配置ACL包过滤

33.7ASPF介绍

33.7.1ASPF概述

33.7.2ASPF工作原理

33.8本章总结

33.9习题和解答

33.9.1习题

33.9.2习题答案

第34章网络地址转换

34.1本章目标

34.2NAT概述

34.3basic NAT

34.3.1basic NAT原理

34.3.2配置basic NAT

34.4NAPT

34.4.1NAPT原理

34.4.2配置NAPT

34.5easy IP

34.6NAT server

34.6.1NAT server原理

34.6.2配置NAT server

34.7NAT ALG

34.8NAT的信息显示和调试

34.9本章总结

34.10习题和解答

34.10.1习题

34.10.2习题答案

第35章AAA和RADIUS

35.1本章目标

35.2AAA架构

35.3AAA的配置

35.4RADIUS

35.4.1RADIUS概述

35.4.2RADIUS认证的过程

35.4.3RADIUS协议报文

35.4.4RADIUS常见属性

35.5RADIUS配置

35.6AAA & RADIUS配置示例

35.6.1组网需求

35.6.2配置任务

35.6.3验证和确认

35.7本章总结

35.8习题和解答

35.8.1习题

35.8.2习题答案

第36章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36.1本章目标

36.2IEEE 802.1x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36.2.1IEEE 802.1x概述

36.2.2IEEE 802.1x体系结构

36.2.3IEEE 802.1x工作机制

36.2.4交换机端口接入控制方式

36.2.5IEEE 802.1x基本配置

36.3端口隔离技术及其配置

36.4本章总结

36.5习题和解答

36.5.1习题

36.5.2习题答案

第37章IPSec基础

37.1本章目标

37.2基本概念和术语

37.2.1基本安全性需求

37.2.2安全算法介绍

37.3IPSec VPN概述

37.4IPSec体系结构

37.4.1IPSec体系概述

37.4.2隧道模式和传输模式

37.4.3IPSec SA

37.4.4IPSec包处理流程

37.4.5AH介绍

37.4.6ESP介绍

37.4.7IKE介绍

37.5IPSec隧道基本配置

37.5.1IPSec隧道配置任务

37.5.2配置安全ACL

37.5.3配置安全提议

37.5.4配置IKE协商参数的安全策略

37.5.5在接口上应用安全策略

37.5.6IPSec的信息显示与调试维护

37.5.7IKE的配置

37.6IPSec隧道配置示例

37.7本章总结

37.8习题和解答

37.8.1习题

37.8.2习题答案

第38章EAD介绍

38.1本章目标

38.2EAD实现原理

38.3EAD方案组网模型

38.4EAD方案各环节详细说明

38.4.1iMC EAD服务器

38.4.2安全联动设备

38.4.3iNode智能客户端

38.4.4第三方服务器

38.5H3C iMC EAD产品功能详解

38.5.1iMC智能管理中心介绍

38.5.2iMC EAD组件功能介绍

38.6iNode智能客户端功能介绍

38.7本章总结

38.8习题和解答

38.8.1习题

38.8.2习题答案

第10篇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

第39章提高网络可靠性

39.1本章目标

39.2可靠性设计

39.2.1什么是可靠性

39.2.2用户投资计划

39.2.3设备和链路可靠性设计

39.2.4关键业务可靠性设计

39.3LAN链路和设备备份

39.3.1用生成树协议实现LAN备份

39.3.2用链路聚合实现链路备份

39.4路由备份

39.4.1静态路由备份

39.4.2动态路由备份

39.5用VRRP实现设备备份

39.5.1VRRP概述

39.5.2VRRP原理

39.5.3VRRP配置

39.5.4VRRP配置示例

39.6本章总结

39.7习题和解答

39.7.1习题

39.7.2习题答案

第40章网络管理介绍

40.1本章目标

40.2网络管理概述

40.2.1网络管理功能

40.2.2网络管理系统模型

40.3网络管理协议

40.3.1网络管理协议发展

40.3.2SNMP协议

40.4H3C网络管理产品

40.4.1iMC智能管理中心介绍

40.4.2iMC平台简介

40.5本章总结

40.6习题和解答

40.6.1习题

40.6.2习题答案

第41章堆叠技术介绍

41.1本章目标

41.2IRF堆叠

41.2.1IRF堆叠概述

41.2.2IRF基本概念

41.2.3IRF配置

41.2.4IRF的显示和维护

41.2.5IRF堆叠配置举例

41.3本章总结

41.4习题和解答

41.4.1习题

41.4.2习题答案

第42章网络故障排除基础

42.1本章目标

42.2网络故障排除综述

42.2.1网络故障的分类

42.2.2网络故障的一般解决步骤

42.3故障排除常用方法

42.3.1分层故障排除法

42.3.2分块故障排除法

42.3.3分段故障排除法

42.3.4替换法

42.4常用诊断工具介绍

42.4.1ping命令

42.4.2tracert命令

42.4.3display命令

42.4.4reset命令

42.4.5debugging命令

42.5故障排除案例

42.6本章总结

42.7习题和解答

42.7.1习题

42.7.2习题答案

第11篇网络技术发展

第43章虚拟化技术基础

43.1本章目标

43.2虚拟化技术

43.2.1传统数据中心挑战

43.2.2数据中心虚拟化起源

43.2.3数据中心虚拟化实现

43.2.4虚拟化技术分类

43.2.5虚拟化的特点

43.2.6虚拟化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43.3计算(服务器)虚拟化

43.3.1计算(服务器)虚拟化概念

43.3.2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概述

43.3.3x86服务器虚拟化与VMM

43.3.4x86服务器虚拟化常见架构

43.3.5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基本分类

43.4存储虚拟化

43.4.1存储虚拟化的概念

43.4.2存储虚拟化的优点

43.4.3存储虚拟化分类

43.4.4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

43.4.5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

43.5网络虚拟化

43.5.1网络虚拟化的概念

43.5.2网络虚拟化的特点

43.5.3网络虚拟化分类

43.5.4虚拟网卡

43.5.5虚拟网桥

43.5.6虚拟交换机

43.5.7虚拟网络

43.5.8网络设备虚拟化

43.6本章总结

43.7习题和解答

43.7.1习题

43.7.2习题答案

第44章SDN与NFV概述

44.1本章目标

44.2SDN的由来

44.2.1计算机产业现状

44.2.2传统网络架构

44.2.3传统网络面临的问题

44.2.4SDN思想诞生

44.3SDN基本概念

44.3.1SDN的起源——OpenFlow

44.3.2OpenFlow流表

44.3.3传统网络与SDN网络转发方式对比

44.3.4SDN定义及特点

44.3.5SDN网络架构

44.3.6开源SDN控制器

44.3.7SDN相关组织标准

44.4SDN的价值

44.4.1SDN网络价值

44.4.2SDN网络发展

44.5NFV与SDN

44.5.1NFV产生背景

44.5.2NFV起源

44.5.3NFV基本概念

44.5.4NFV价值

44.5.5ETSI NFV架构

44.5.6H3C NFV架构

44.5.7H3C VNF产品

44.5.8NFV与SDN的区别

44.6SDN与NFV的应用

44.7本章总结

44.8习题和解答

44.8.1习题

44.8.2习题答案

附录课程实验

实验11以太网交换基础

11.1实验内容与目标

11.2实验组网图

11.3实验设备与版本

11.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MAC地址学习

11.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1.6思考题

实验12VLAN

12.1实验内容与目标

12.2实验组网图

12.3实验设备与版本

12.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access链路端口

实验任务2配置trunk链路端口

实验任务3配置hybrid链路端口

12.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2.6思考题

实验13生成树协议

13.1实验内容与目标

13.2实验组网图

13.3实验设备与版本

13.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STP基本配置

13.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3.6思考题

实验14链路聚合

14.1实验内容与目标

14.2实验组网图

14.3实验设备与版本

14.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交换机静态链路聚合配置

14.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4.6思考题

实验15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

15.1实验内容与目标

15.2实验组网图

15.3实验设备与版本

15.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直连路由与路由表查看

实验任务2静态路由配置

15.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5.6思考题

实验16OSPF

16.1实验内容与目标

16.2实验组网图

16.3实验设备与版本

16.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单区域OSPF基本配置

实验任务2单区域OSPF增强配置

实验任务3多区域OSPF基本配置

16.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6.6思考题

实验17ACL包过滤

17.1实验内容与目标

17.2实验组网图

17.3实验设备与版本

17.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基本ACL

实验任务2配置高级ACL

17.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7.6思考题

实验18网络地址转换

18.1实验内容与目标

18.2实验组网图

18.3实验设备与版本

18.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basic NAT

实验任务2NAPT配置

实验任务3easy IP配置

实验任务4NAT server配置

18.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8.6思考题

实验19AAA/SSH

19.1实验内容与目标

19.2实验组网图

19.3实验设备与版本

19.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telnet用户本地认证、授权、计费配置

实验任务2telnet用户通过RADIUS服务器认证、授权、

计费的应用配置

实验任务3SSH password认证配置

19.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19.6思考题

实验20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20.1实验内容与目标

20.2实验组网图

20.3实验设备与版本

20.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802.1x

实验任务2配置端口隔离

20.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0.6思考题

实验21IPSec

21.1实验内容与目标

21.2实验组网图

21.3实验设备与版本

21.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配置采用IKE方式建立IPSec SA

21.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1.6思考题

实验22VRRP

22.1实验内容与目标

22.2实验组网图

22.3实验设备与版本

22.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VRRP单备份组配置

实验任务2VRRP监视接口配置

22.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2.6思考题

实验23链路备份和路由备份

23.1实验内容与目标

23.2实验组网图

23.3实验设备与版本

23.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配置链路备份

实验任务2配置路由备份

23.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3.6思考题

实验24网络管理基本操作

24.1实验内容与目标

24.2实验组网图

24.3实验设备与版本

24.4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1通过iMC添加设备

实验任务2使用iMC查看设备告警

实验任务3使用iMC查看设备的CPU和内存性能数据

实验任务4使用iMC查看网络拓扑

24.5实验中的命令列表

24.6思考题

实验25综合组网

25.1实验内容与目标

25.2项目背景

25.3网络规划设计

25.4网络配置实施

实验任务1内网部署

实验任务2广域网部署

实验任务3路由部署

实验任务4网络安全部署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