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IPv6技术详解与实践

目录

目录

第1章IPv6简介

1.1IPv4的局限性

1.2IPv6的发展历程

1.3IPv6的新特性

1.4本章总结

第2章IPv6地址与报文

2.1IPv6地址表示

2.1.1IPv6地址格式

2.1.2IPv6前缀

2.1.3URL中的IPv6地址表示

2.1.4IPv6地址推荐表示方式

2.2IPv6地址分类

2.2.1单播地址

2.2.2组播地址

2.2.3任播地址

2.2.4接口上的IPv6地址

2.2.5IPv6地址分配概况

2.3IPv6报文

2.3.1IPv6基本术语

2.3.2IPv6报文结构

2.3.3IPv6报头结构

2.3.4IPv6扩展报头

2.3.5上层协议相关问题

2.4ICMPv6

2.4.1ICMPv6基本概念

2.4.2ICMPv6差错消息

2.4.3ICMP信息消息

2.4.4几个应用

2.5本章总结

第3章IPv6邻居发现

3.1ND协议概述

3.1.1功能简介

3.1.2ND协议报文

3.1.3重要概念

3.1.4主机数据结构

3.2IPv6地址解析

3.2.1地址解析

3.2.2NUD(邻居不可达检测)

3.2.3地址解析交互报文

3.3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3.3.1路由器发现

3.3.2重复地址检测

3.3.3前缀重新编址

3.3.4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过程

3.3.5地址的状态及生存期

3.3.6地址自动配置交互报文

3.4路由器重定向

3.4.1重定向过程

3.4.2重定向报文

3.5本章总结

第4章DHCPv6和DNS

4.1DHCPv6协议交互

4.1.1DHCPv6概述

4.1.2DHCPv6消息交互流程

4.1.3DUID与IA

4.1.4无状态DHCPv6

4.1.5DHCPv6 PD

4.2DHCPv6消息

4.2.1DHCPv6消息类型

4.2.2DHCPv6消息状态编码

4.2.3DHCPv6消息格式

4.2.4DHCPv6常用选项

4.3DHCPv6应用

4.3.1DHCPv6典型应用环境

4.3.2DHCPv6地址池

4.3.3地址/前缀的选择优先顺序

4.4IPv6中DNS功能的扩展

4.5本章总结

第5章IPv6路由协议

5.1IPv6路由类型

5.1.1IPv6路由表

5.1.2路由分类

5.2RIPng

5.2.1RIPng简介

5.2.2RIPng工作机制

5.2.3RIPng的报文

5.2.4RIPng报文处理过程

5.3OSPFv3

5.3.1运行机制的变化

5.3.2功能的扩展

5.3.3OSPFv3协议报文格式

5.3.4OSPFv3 LSDB

5.3.5OSPFv3路由的生成

5.4BGP4+

5.4.1BGP4+简介

5.4.2BGP能力协商

5.4.3BGP4+属性扩展

5.4.4BGP4+扩展属性在IPv6网络中的应用

5.5IPv6ISIS

5.5.1IPv6ISIS简介

5.5.2IPv6ISIS报文

5.5.3IPv6ISIS相关TLV格式

5.6本章总结

第6章IPv6安全技术

6.1IPv6安全概述

6.2IPv6的ACL

6.2.1IPv6 ACL分类

6.2.2IPv6 ACL的匹配顺序

6.3IPSec

6.3.1ESP在IPv6中的封装

6.3.2AH在IPv6中的封装

6.4本章总结

第7章IPv6的VRRP

7.1IPv6的VRRP概述

7.1.1VRRP简介

7.1.2IPv6的VRRP工作原理

7.2VRRP报文格式和状态机

7.2.1VRRP报文格式

7.2.2VRRP协议状态机

7.3IPv6的VRRP负载均衡模式

7.3.1虚拟MAC地址分配

7.3.2虚拟转发器

7.4本章总结

第8章IPv6组播

8.1IPv6组播基本概念

8.1.1组播模型分类

8.1.2IPv6组播协议体系结构

8.1.3IPv6组播中的RPF检查机制

8.2IPv6组播地址

8.2.1IPv6组播地址格式

8.2.2基于单播前缀的IPv6组播地址

8.2.3内嵌RP地址的IPv6组播地址

8.3MLD协议

8.3.1MLDv1协议

8.3.2MLDv2协议

8.4IPv6 PIM协议

8.4.1IPv6 PIM协议报文

8.4.2IPv6 PIMDM简介

8.4.3IPv6 PIMSM简介

8.4.4IPv6嵌入式RP

8.4.5IPv6 PIMSSM

8.4.6IPv6组播路由和转发

8.5本章总结

第9章IPv6过渡技术

9.1IPv6过渡技术概述

9.1.1双协议栈技术

9.1.2隧道技术

9.1.3地址族转换技术

9.2隧道技术

9.2.1GRE隧道

9.2.2IPv6 over IPv4隧道

9.2.3IPv4 over IPv6隧道

9.3地址族转换技术

9.3.1AFT转换方式

9.3.2AFT报文转换过程

9.3.3AFT转换ALG

9.4本章总结

第10章IPv6基础配置实验

10.1实验内容与目标

10.2实验组网图

10.3实验设备与版本

10.4实验过程

10.4.1手动配置IPv6地址

10.4.2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第11章DHCPv6配置实验

11.1实验内容与目标

11.2实验组网图

11.3实验设备与版本

11.4实验过程

11.4.1DHCPv6基本配置

11.4.2DHCPv6中继配置

第12章IPv6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12.1实验内容与目标

12.2实验组网图

12.3实验设备与版本

12.4实验过程

12.4.1RIPng基本配置

12.4.2OSPFv3基本配置

12.4.3IPv6ISIS基本配置

12.4.4BGP4+基本配置

12.4.5综合配置(选做)

第13章IPv6安全实验

13.1实验内容与目标

13.2实验组网图

13.3实验设备与版本

13.4实验过程

13.4.1IPv6 ACL的配置

13.4.2配置IPsec保护OSPFv3报文

第14章IPv6的VRRP实验

14.1实验内容与目标

14.2实验组网图

14.3实验设备与版本

14.4实验过程

14.4.1IPv6 VRRP单备份组的配置

14.4.2IPv6 VRRP多备份组的配置

14.4.3IPv6 VRRP负载均衡模式的配置

第15章IPv6的组播实验

15.1实验内容与目标

15.2实验组网图

15.3实验设备与版本

15.4实验过程

15.4.1IPv6 PIMDM的配置

15.4.2IPv6 PIMSM的配置

15.4.3IPv6 PIMSSM的配置

第16章IPv6过渡技术实验

16.1实验内容与目标

16.2实验组网图

16.3实验设备与版本

16.4实验过程

16.4.1GRE隧道技术配置

16.4.2IPv6 over IPv4手动隧道技术配置

16.4.36to4隧道技术配置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