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理 论
第1章 引论:早期理论 3
第2章 大众媒介的兴起 14
第3章 概念与模式 31
第4章 媒介理论与社会理论 51
第5章 大众传播与文化 77
第6章 新媒介—新理论 99
第7章 媒介与社会的规范理论 119
第二部分 结 构
第8章 媒介结构与表现:原则与责任 139
第9章 媒介结构与机构 158
第10章 全球大众传播 179
第三部分 组 织
第11章 大环境中的媒介组织 201
第12章 媒介文化的生产 229
第四部分 内 容
第13章 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 255
第14章 媒介类型与文本 281
第五部分 受 众
第15章 受众理论与研究传统 305
第16章 受众的构成与体验 325
第六部分 效 果
第17章 效果研究的传统 353
第18章 短期效果的过程 364
第19章 长期效果与间接效果 380
结 语
第20章 传播学的现状与发展 403
第一部分 理 论
第1章 引论:早期理论 3
大众媒介的重要性 3
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4
方法的基本差异 5
不同类型的理论 6
传播科学和大众传播研究 8
不同的分析传统:结构分析、行为分析、文化分析 10
定义大众传播 11
大众媒介机构 12
第2章 大众媒介的兴起 14
大众媒介的形成 14
印刷媒介:书籍与图书馆 16
印刷媒介:报纸 17
身为大众媒介的电影 20
无线广播电视 21
录制的音乐 23
新电子媒介 24
媒介之间的差异 26
媒介变革对公共兴趣的意义 29
第3章 概念与模式 31
关于媒介与社会的早期观点 31
“大众”的概念 33
大众传播的过程 34
受众 35
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 37
理论与研究主流范式的形成 39
另一类范式 42
传播的四种模式 45
第4章 媒介理论与社会理论 51
媒介、社会与文化:联系与冲突 51
作为一种广泛社会过程的大众传播:社会关系的中介 54
媒介与社会联系的参考架构 56
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1):权力与不平等 58
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2):社会整合与认同 59
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3):社会变革 62
媒介与社会理论(1):大众社会 62
媒介与社会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64
媒介与社会理论(3):功能论 66
媒介与社会理论(4):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理论 69
媒介与社会理论(5):现代化与发展 71
媒介与社会理论(6):传播技术决定论 72
媒介与社会理论(7):信息社会 74
冲突与共识:媒介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 75
第5章 大众传播与文化 77
设定场景:文化学派 77
传播与文化 78
起源: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 80
霸权 81
批判文化学派的后期发展:伯明翰学派 82
性别与大众媒介 83
通俗文化“救赎” 86
商业化 89
传播技术与文化 90
媒介的逻辑与传播的倾向性 91
涵化以及认同的中介 93
文化全球化 94
大众媒介与后现代文化 95
第6章 新媒介—新理论 99
新媒介与大众媒介机构 99
信息社会的崛起 102
“新媒介理论”的重要问题 105
“新媒介理论”的可能基础 106
信息传播的新模式 109
以计算机为中介的社群的形成 111
政治参与、新媒介与民主 113
新传播技术的全球化倾向 114
自由的科技 115
新的平衡器 116
结论 117
第7章 媒介与社会的规范理论 119
媒介与公众利益 119
媒介社会理论的主要议题 122
早期的理论:身为“第四权力”的新闻业 123
1947年的新闻自由委员会与社会责任论 125
职业特性与媒介伦理 126
《报刊的四种理论》与其他理论 129
另一种选择:公共服务广播系统 131
大众媒介、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132
对于当代公共领域不满的回应 134
媒介的规范理论:未来之路 135
第二部分 结 构
第8章 媒介结构与表现:原则与责任 139
评估框架 139
媒介自由 140
媒介平等 142
媒介的多样化 143
信息品质 144
社会秩序和团结 147
文化秩序 149
媒介规范理论的应用范围 150
变化中的规范环境 150
义务的意义 151
义务的两个不同模式 152
义务的方向与关系 153
义务的框架 154
结论 156
第9章 媒介结构与机构 158
媒介“不只是一般企业” 158
媒介结构的基础与分析层次 160
媒介结构的一些经济原理 161
所有权与控制权 165
竞争与集中 166
媒介经济的特殊性质 169
媒介结构的动力 170
大众媒介的管制:不同的模式 171
媒介政策范式的转变 173
国家之间的区别:媒介制度的政治和文化特征 174
媒介制度与政治制度 175
媒介结构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176
第10章 全球大众传播 179
起源 179
新的动力:技术与资金 180
跨国媒介所有权和控制 181
全球大众媒介的不同类型 182
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他 183
媒介跨国化的过程 186
国际性的媒介依附 188
国际新闻的流动 190
媒介文化中的全球贸易 192
国家与文化认同的概念 195
结论 198
第三部分 组 织
第11章 大环境中的媒介组织 201
一个研究传统的兴起 201
框架与视角 202
组织对内容的影响:主要议题 203
分析层次 204
社会力量范围中的媒介组织 206
媒介组织与社会的关系 208
记者的角色:介入还是中立 209
压力与利益团体 213
媒介组织与所有者及顾客的关系 214
媒介组织与受众的关系 218
内部结构与机制 220
“大众传播工作者”个人特征的影响 221
新闻组织中的女性 224
潜在的矛盾 225
媒介职业角色的两难困境 227
第12章 媒介文化的生产 229
从环境到生产 229
媒介组织的活动:把关与选择 230
意识形态影响与组织影响 231
新闻选择过程中的要素 232
接近权的争夺 237
信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240
媒介组织活动:流程处理与新闻呈现 244
媒介文化的逻辑 249
决策的其他模式 250
吸引注意力的绝对优先性 251
第四部分 内 容
第13章 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 255
为什么要研究媒介内容 255
关于媒介内容的批判学派观点 258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262
作为信息的媒介内容 265
媒介表现论述 269
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 274
传统内容分析 276
定量与定性分析比较 277
结论 279
第14章 媒介类型与文本 281
类型的相关问题 281
媒介格式与逻辑 285
新闻类型 286
新闻价值与新闻结构 289
叙事新闻 294
有关新闻顺序的其他版本 296
文化的文本和意义 297
第五部分 受 众
第15章 受众理论与研究传统 305
受众的概念 305
受众的起源 306
从大众到市场 307
批判学派的观点 308
受众研究的目标 309
其他研究传统 310
正在兴起的研究议题 313
受众类型 314
作为团体或公众的受众 315
受众的满足模式 316
媒介受众 317
通过渠道或内容来定义的受众 318
受众———传者关系的其他模式 319
受众接触的问题 320
受众接触及其影响的普遍观点 321
主动性与选择性 322
第16章 受众的构成与体验 325
“为何”使用媒介 325
受众构成的结构主义研究方法 326
使用与满足理论 328
受众选择的一个整合模式 331
媒介使用与日常生活 334
媒介使用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335
亚文化与受众 336
生活方式 336
性别化的受众 337
社会性与媒介使用 338
媒介使用的规范框架分析法 340
受众的内容规范 342
来自受众的观点 343
媒介迷 344
受众的“终结” 345
受众的“逃脱” 346
受众的未来 347
再谈受众的概念 348
第六部分 效 果
第17章 效果研究的传统 353
媒介效果的前提 353
媒介效果研究和理论的自然历史:四个阶段 354
效果的层次和种类 359
媒介效果的过程:一种类型学 361
第18章 短期效果的过程 364
个人反应与回馈 364
媒介与暴力 368
行为效果的一个模式 370
集体反应效果 371
运动 373
宣传 378
结论 379
第19章 长期效果与间接效果 380
在发展环境中的扩散 380
知识的传播 381
新闻的扩散以及从新闻中学习 381
框架效果 384
议程设置 385
知沟 387
长期的、非计划性的变化:一种模式 388
社会化 389
现实释义与现实构建 390
沉默的螺旋:意见气候的形成 390
构造现实与无意的偏见 392
涵化 393
社会控制和意识的形成 395
对其他社会机构的影响 398
事件结果 399
媒介与文化变革 400
结论 400
结 语
第20章 传播学的现状与发展 403
大众传播的恒久存在 403
理论的状态 404
需要新的理论吗 405
大众传播的多重逻辑 407
作为一种(不完善)意义机构的大众媒介 409
权力、影响与效果 410
文化的问题 412
结论 413
词汇表 414
参考书目 428
译后记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