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 1

第一节  公共关系定义 1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1

二、公共关系的内涵 3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5

一、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5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6

第三节  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活动的联系

   和区别 7

一、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群关系

的联系和区别 7

二、公共关系与宣传的联系和区别 8

三、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联系

和区别 9

第四节  公共关系学 10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10

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 11

三、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 11

四、学习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的方法 12

小结 12

复习思考题 12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14

第一节  古代公共关系的起源 14

第二节  近代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18

一、公共关系在西方 18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 19

小结 24

复习思考题 24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要素和职能 26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26

一、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 26

二、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 26

三、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 27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29

一、公共关系客体的含义 29

二、公众的分类 31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传播 33

一、传播的基本含义 33

二、传播的类型 34

三、信息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35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 36

一、塑造形象的职能 36

二、协调沟通的职能 38

三、增进效益的职能 39

四、采集信息的职能 40

五、咨询建议的职能 42

六、传播推广的职能 43

小结 44

复习思考题 44

第四章  公共关系组织建设 46

第一节  公共关系部 46

一、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的

必要性 46

二、组织内部公共关系部的作用 47

三、设置公共关系部的原则 47

四、公共关系部设置的一般模式 48

五、公共关系部的优势与缺陷 51

第二节  公共关系公司 52

一、公共关系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52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53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原则

及主要业务 53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 54

五、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与缺陷 55

第三节  公共关系社团 56

一、公共关系社团的含义及特点 56

二、公共关系社团的组织类型 57

三、公共关系社团的主要工作内容 58

小结 58

复习思考题 58

第五章  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与基本能力 60

第一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60

一、品德素质 60

二、知识素质 62

三、身体素质 64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能力 64

一、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交能力 64

二、组织协调能力 65

三、宣传推广能力 65

四、表达能力 65

五、应变能力 65

六、创造策划能力 66

七、娴熟的专业技能 66

小结 70

复习思考题 70

第六章  公共关系社交礼仪 72

第一节   个人公关礼仪形象的塑造 72

一、仪容礼仪 72

二、仪表礼仪 74

三、仪态礼仪 76

第二节  日常交往中的礼貌礼节 82

一、称呼礼仪 82

二、致意礼仪 84

三、介绍礼仪 84

四、握手礼仪 85

五、交谈礼仪 86

六、递、接名片的礼仪 87

第三节  聚会的一般礼节 87

一、舞会礼仪 88

二、宴会礼仪 89

三、茶话会 90

第四节  对外交往的礼节 90

一、礼宾次序 91

二、见面礼仪 92

三、交往的礼仪修养 97

四、西餐礼仪 101

五、国外旅行中的礼仪 102

小结 103

复习思考题 103

第七章  公共关系调查研究 105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研究的意义

   和原则 105

一、公共关系调查研究的意义 105

二、公共关系调查研究的基本

原则 106

第二节  公共关系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107

一、确定调查课题 107

二、制订调查计划 108

三、收集调查资料 109

四、整理分析资料 109

五、撰写调查报告 110

第三节  公共关系调查研究的内容 111

一、组织情况调查 111

二、公众意见调查 112

三、社会环境调查 115

四、组织形象调查的内容 116

第四节  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119

一、公关调查的方法 119

二、公关调查的技巧 122

小结 131

复习思考题 131

第八章  公共关系策划与实施 133

第一节  公共关系策划的概念 133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及原理 134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 134

二、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136

第三节  公共关系策划的程序 138

一、准备阶段 138

二、策划阶段 138

第四节  公共关系模式的选择 141

一、按运行机制可将公共关系分为

五种模式 142

二、按照工作方式的特点,可将公共

关系分为五种模式 144

第五节  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和评估 147

一、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47

二、公共关系评估 156

小结 161

复习思考题 161

第九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63

第一节  传播型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63

一、记者招待会 163

二、商品展销会 168

三、开放参观 169

第二节  社交型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72

一、举办赞助活动 172

二、股东年会 174

三、会议组织 175

四、联谊活动 176

五、签字仪式 178

六、开幕(开业)典礼 178

七、宴请 179

第三节  危机公关 183

一、公共关系危机存在的原因 183

二、危机事件的类型 184

三、危机事件处理的基本方针 185

四、危机事件处理的程序 185

五、危机处理 186

六、危机的预防 187

第四节  公共关系促销 188

一、公共关系促销的特点 188

二、公共关系促销策划 188

三、公共关系促销策略 189

小结 192

复习思考题 192

第十章  公共关系常见误区分析 194

第一节  公共关系常见误区的概述 194

第二节  管理者的公关误区 195

第三节  公共关系工作方法上的误区 196

一、树敌过多 197

二、卖弄口才 197

三、喧宾夺主 198

四、冷落待客 198

五、不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 199

六、脱离公众 199

七、对员工"漠不关心" 200

第四节  公共关系观念上的误区 201

一、情绪不稳定 201

二、搬弄是非 202

三、公私不分 202

四、不与新闻界合作 202

五、泄露机密 203

六、一切向钱看 204

七、不了解对方的心态和习惯 205

八、不拘小节,不懂礼仪 205

九、公关素质低下 206

十、过于保密无沟通 206

第五节  传播误区 207

一、口号误区 207

二、广告的误区 208

三、危机事件的误区 211

四、企业新闻发布会的误区 212

第六节  公共关系误区形成的原因

   及对策 213

一、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产品经济

影响较深 21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全

确立 214

三、对公共关系缺乏理性认识 214

四、社会主义法制尚不完善 214

小结 215

复习思考题 216

参考文献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