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北极航线问题与国际协调机制概述1

1.1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1

1.1.1北极的自然状况1

1.1.2北极的开发和利用2

1.1.3北极航线问题的背景3

1.1.4北极航线的现状和展望5

1.1.5北极航线的战略意义7

1.1.6北极及北极航线相关概念的规范10

1.2北极航线开通与全球经济格局14

1.2.1北极航线开通与全球海运格局的演变14

1.2.2北极航线开通与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16

1.3北极航线的海运经济效益分析17

1.3.1北极航线的航行时间分析18

1.3.2北极航线的海运燃油成本分析18

1.3.3北极航线的船舶周转分析19

1.3.4北极航线的碳排放分析20

1.3.5北极航线的航行安全与货损分析21

1.4机制及国际协调机制22

1.4.1机制的含义22

1.4.2国际协调26

1.4.3国际协调机制29

1.4.4国际协调机制的特点30

1.5国际协调机制发展趋向34第2章主要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38

〖1〗〖2〗〖1〗〖3〗2.1美国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38

2.1.1美国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38

2.1.2美国的北极航线问题战略措施39

2.1.3美国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43

2.2加拿大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47

2.2.1加拿大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47

2.2.2加拿大的北极航线问题战略措施48

2.3俄罗斯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50

2.3.1俄罗斯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50

2.3.2俄罗斯的北极航线问题战略措施51

2.4其他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政策55

2.4.1环北冰洋其他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

战略措施55

2.4.2其他非北极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

措施61

第3章北极航线问题的各国利益冲突67

3.1航线利益冲突67

3.1.1东北航线之争68

3.1.2西北航线之争70

3.1.3中央航线之争73

3.2领海划界利益冲突74

3.2.1波弗特海海域划界冲突74

3.2.2汉斯岛主权及附近海域冲突75

3.2.3斯瓦尔巴群岛海域冲突76

3.2.4大陆架延伸冲突78

3.3资源利益冲突79

3.4军事利益冲突81

第4章北极航线的地缘政治格局演变84

4.1地缘政治理论演变与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理论假设84

4.1.1地缘政治理论的演变84

4.1.2地缘政治理论的评价88

4.1.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理论假设89

4.2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的复杂网络特征92

4.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的人工鱼群模糊聚类分析95

4.3.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的含义95

4.3.2人工鱼群模糊聚类分析方法96

4.3.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分析98

4.4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能量地形仿真101

4.4.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现状101

4.4.2能量地形模型103

4.4.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仿真105

4.5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的规范博弈机制分析110

4.5.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权益的国家间博弈110

4.5.2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的规范博弈机制112

第5章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现有主要国际法规和国际组织118

5.1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协调118

5.1.1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价值119

5.1.2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规则120

5.1.3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主体121

5.1.4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客体122

5.1.5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效果122

5.2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现有主要国际法规123

5.2.1北极权益争夺的相关国际法规123

5.2.2航线安全与管理的相关国际法规128

5.2.3现有值得借鉴的相关国际法规

——《南极条约》133

5.3针对北极航线问题的现有国际组织134

5.3.1北极理事会134

5.3.2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137

5.3.3国际海事组织138

5.3.4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140

5.3.5北欧理事会141

5.3.6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143

5.3.7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144

第6章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面临的主要问题146

6.1现有国际法规无法协调各国北极利益要求146

6.1.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模糊性加剧了各国的

权益纷争146

6.1.2《斯瓦尔巴德条约》的较差适应性阻碍了各国

矛盾处理148

6.1.3《大陆架公约》的局限性限制了北极外大陆架

问题的解决149

6.1.4《鹿特丹规则》的特定性妨碍了北极航线归

属权问题界定150

6.2现有国际组织无法缓解各国矛盾151

6.2.1北极理事会存在职能空白且缺少约束力151

6.2.2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存在缺陷153

6.2.3国际海事组织缺少针对北极航线的条文154

6.3现有北极传统安全隐患极其严重154

6.4北极相关国家形成内部协商机制156

6.5现有北极非传统安全问题特别突出158

6.6现有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缺乏160

第7章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构建162

7.1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意义162

7.1.1加快北极航线全面通航,实现全人类的

共同利益163

7.1.2利于北极权益争端解决,维护人类社会的

稳定163

7.1.3加强国家间交流合作,促进北极地区的

共同发展163

7.1.4合理利用北极资源,利于北极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164

7.2《南极条约》对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启示164

7.2.1《南极条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165

7.2.2《南极条约》的宗旨和主要内容166

7.2.3《南极条约》体系及其运行167

7.2.4《南极条约》体系的局限性168

7.2.5北极航线问题与南极问题的对比169

7.2.6《南极条约》体系对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

的启示171

7.3北极航线问题协调机制建立的原则173

7.4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构成要素175

7.4.1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的国际组织175

7.4.2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的国际法律条约176

7.4.3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的政策制度177

7.5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组织的建立177

7.5.1完善已有组织——北极理事会的改革178

7.5.2创立新的组织——“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组织”181

7.6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法律、法规185

7.6.1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法律现状186

7.6.2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法律、法规体系构建188

7.7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运行191

7.7.1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运行要素191

7.7.2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运行过程 193第8章北极航线问题的中国战略研究196

8.1大北极概念和范围的界定196

8.1.1界定大北极概念的意义和价值196

8.1.2大北极概念及范围197

8.2北极航线问题对我国的影响209

8.2.1北极航线开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9

8.2.2北极航线开通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210

8.3我国的北极航线问题环境分析213

8.3.1我国北极航线问题面临的环境分析213

8.3.2我国北极航线问题面临的机会分析216

8.3.3我国北极航线问题面临的威胁分析220

8.4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掌控条件分析223

8.4.1我国国力的迅速增强223

8.4.2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优势增多224

8.4.3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劣势明显228

8.5北极航线问题的战略选择230

8.5.1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战略目标和原则231

8.5.2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战略分析232

8.5.3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策略分析240

第9章结论243

致谢246第1章北极航线问题与国际协调机制概述1

1.1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1

1.1.1北极的自然状况1

1.1.2北极的开发和利用2

1.1.3北极航线问题的背景4

1.1.4北极航线的现状和展望6

1.1.5北极航线的战略意义7

1.1.6北极及北极航线相关概念的规范10

1.2北极航线开通与全球经济格局15

1.2.1北极航线开通与全球海运格局的演变15

1.2.2北极航线开通与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16

1.3北极航线的海运经济效益分析18

1.3.1北极航线的航行时间分析19

1.3.2北极航线的海运燃油成本分析19

1.3.3北极航线的船舶周转分析19

1.3.4北极航线的碳排放分析20

1.3.5北极航线的航行安全与货损分析21

1.4机制及国际协调机制23

1.4.1机制的含义23

1.4.2国际协调27

1.4.3国际协调机制30

1.4.4国际协调机制的特点31

1.5国际协调机制发展趋向35第2章主要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39

2.1美国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39

2.1.1美国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39

2.1.2美国的北极航线问题战略措施40

2.1.3美国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44

2.2加拿大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48

2.2.1加拿大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48

2.2.2加拿大的北极航线问题战略措施49

2.3俄罗斯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措施51

2.3.1俄罗斯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51

2.3.2俄罗斯的北极航线问题战略措施52

2.4其他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政策56

2.4.1环北冰洋其他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

战略措施56

2.4.2其他非北极国家的北极航线问题立场和战略

措施62

第3章北极航线问题的各国利益冲突68

3.1航线利益冲突68

3.1.1东北航线之争69

3.1.2西北航线之争71

3.1.3中央航线之争74

3.2领海划界利益冲突75

3.2.1波弗特海海域划界冲突75

3.2.2汉斯岛主权及附近海域冲突76

3.2.3斯瓦尔巴群岛海域冲突77

3.2.4大陆架延伸冲突79

3.3资源利益冲突80

3.4军事利益冲突82

第4章北极航线的地缘政治格局演变85

4.1地缘政治理论演变与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理论假设85

4.1.1地缘政治理论的演变85

4.1.2地缘政治理论的评价89

4.1.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理论假设90

4.2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的复杂网络特征93

4.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的人工鱼群模糊聚类分析96

4.3.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的含义96

4.3.2人工鱼群模糊聚类分析方法97

4.3.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分析99

4.4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能量地形仿真102

4.4.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现状102

4.4.2能量地形模型104

4.4.3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仿真106

4.5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的规范博弈机制分析111

4.5.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权益的国家间博弈111

4.5.2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的规范博弈机制113

第5章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现有主要国际法规和国际组织119

5.1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协调119

5.1.1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价值120

5.1.2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规则121

5.1.3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主体122

5.1.4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客体123

5.1.5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效果123

5.2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现有主要国际法规124

5.2.1北极权益争夺的相关国际法规124

5.2.2航线安全与管理的相关国际法规129

5.2.3现有值得借鉴的相关国际法规

——《南极条约》134

5.3针对北极航线问题的现有国际组织135

5.3.1北极理事会135

5.3.2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138

5.3.3国际海事组织139

5.3.4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141

5.3.5北欧理事会142

5.3.6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144

5.3.7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145

第6章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面临的主要问题147

6.1现有国际法规无法协调各国北极利益要求147

6.1.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模糊性加剧了各国的

权益纷争147

6.1.2《斯瓦尔巴德条约》的较差适应性阻碍了各国

矛盾处理149

6.1.3《大陆架公约》的局限性限制了北极外大陆架

问题的解决150

6.1.4《鹿特丹规则》的特定性妨碍了北极航线归

属权问题界定151

6.2现有国际组织无法缓解各国矛盾152

6.2.1北极理事会存在职能空白且缺少约束力152

6.2.2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存在缺陷154

6.2.3国际海事组织缺少针对北极航线的条文155

6.3现有北极传统安全隐患极其严重155

6.4北极相关国家形成内部协商机制158

6.5现有北极非传统安全问题特别突出160

6.6现有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缺乏162

第7章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构建164

7.1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意义164

7.1.1加快北极航线全面通航,实现全人类的

共同利益165

7.1.2利于北极权益争端解决,维护人类社会的

稳定165

7.1.3加强国家间交流合作,促进北极地区的

共同发展165

7.1.4合理利用北极资源,利于北极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166

7.2《南极条约》对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启示166

7.2.1《南极条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167

7.2.2《南极条约》的宗旨和主要内容168

7.2.3《南极条约》体系及其运行169

7.2.4《南极条约》体系的局限性170

7.2.5北极航线问题与南极问题的对比171

7.2.6《南极条约》体系对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

的启示173

7.3北极航线问题协调机制建立的原则175

7.4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构成要素177

7.4.1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的国际组织177

7.4.2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的国际法律条约178

7.4.3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的政策制度179

7.5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组织的建立179

7.5.1完善已有组织——北极理事会的改革180

7.5.2创立新的组织——“北极航线问题协调组织”183

7.6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的法律、法规187

7.6.1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法律现状188

7.6.2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法律、法规体系构建190

7.7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运行193

7.7.1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运行要素193

7.7.2北极航线问题国际协调机制的运行过程 195第8章北极航线问题的中国战略研究198

8.1大北极概念和范围的界定198

8.1.1界定大北极概念的意义和价值198

8.1.2大北极概念及范围199

8.2北极航线问题对我国的影响211

8.2.1北极航线开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11

8.2.2北极航线开通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212

8.3我国的北极航线问题环境分析215

8.3.1我国北极航线问题面临的环境分析215

8.3.2我国北极航线问题面临的机会分析218

8.3.3我国北极航线问题面临的威胁分析222

8.4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掌控条件分析225

8.4.1我国国力的迅速增强225

8.4.2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优势增多226

8.4.3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劣势明显230

8.5北极航线问题的战略选择232

8.5.1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战略目标和原则233

8.5.2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战略分析234

8.5.3我国北极航线问题的策略分析242

第9章结论245第1章绪论1

1.1物流基本概念的再认识1

1.1.1物流的概念与基本定义2

1.1.2现代物流学科的形成9

1.1.3物流与商流的基本关系10

1.2企业物流资源配置问题及其研究现状11

1.2.1企业物流资源配置问题11

1.2.2企业物流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13

1.3问题界定与研究目标19

1.3.1问题界定19

1.3.2研究目标20

1.4研究假设与路线工具20

1.4.1研究假设20

1.4.2路线工具21

1.5创新点22

1.5.1对物流基本概念问题的研究探讨22

1.5.2对选定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加以必要的拓展22

1.5.3构建了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基本模型23

1.5.4研究了物流资源配决策的两个具体技术问题23

第2章企业物流资源及其度量25

2.1企业物流资源的结构与特征25

2.1.1企业物流资源的基本类型25

2.1.2企业物流资源的关联结构27

2.1.3企业物流资源的总体特征28〖1〗〖2〗〖1〗〖3〗2.2物流需求资源及其度量31

2.2.1物流需求与物流需求资源31

2.2.2物流需求资源的度量方法31

2.3物流能力资源及其度量33

2.3.1物流能力与物流能力资源33

2.3.2物流能力资源的度量方法34

2.4物流网络资源及其度量36

2.5物流管理等其他资源及其度量36

2.6本章小结37

第3章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基本模型38

3.1非凸目标规划的基本原理38

3.1.1传统目标规划的基本原理39

3.1.2非凸目标规划的基本原理41

3.1.3几点结论44

3.2基本配置单元的属性选择45

3.3配置决策的目标及约束46

3.3.1总能力小于总需求时的配置目标及约束46

3.3.2总能力大于总需求时的配置目标及约束47

3.3.3总能力等于总需求时的配置目标及约束48

3.4配置决策的基本模型49

3.4.1资源总能力小于资源总需求时的配置模型49

3.4.2资源总能力大于资源总需求时的配置模型56

3.4.3资源总能力等于资源总需求时的配置效率

分析模型62

3.5本章小结66

第4章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区间优化方法67

4.1离散型资源配置的传统优化方法简介67

4.1.1优化及优化理论67

4.1.2离散型资源配置的传统优化方法简介68

4.2现实中的优化难题69

4.2.1期望水平的不确定难题70

4.2.2从局部优化到整体最优的难题70

4.3离散型资源配置的区间优化方法70

4.3.1离散型资源配置的区间优化模型70

4.3.2离散型资源区间优化配置方法的特点72

4.4物流资源区间优化配置决策的基本流程73

4.4.1总体分析思路73

4.4.2基本配置原则74

4.4.3一般工作流程74

4.5本章小结76

第5章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的两个专题研究77

5.1基于博弈模型的VMI合作达成机理分析77

5.1.1问题的提出77

5.1.2博弈建模78

5.1.3解的含义分析83

5.1.4总结85

5.2基于让价幅度加权思想的谈判成交价估计方法研究85

5.2.1引言85

5.2.2价格谈判轨迹图与现有成交价估计方法86

5.2.3基于让价幅度加权思想的成交价估计方法88

5.2.4实例分析94

5.2.5总结96

5.3本章小结97

第6章中国石油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示例98

6.1本项示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8

6.2中国石油物流资源的总体情况99

6.2.1我国石油企业物流活动的一般特点100

6.2.2中国石油物资供应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101

6.2.3中国石油的物流资源及其分布102

6.3中国石油物流资源配置示例的工作流程104

6.3.1研究思路104

6.3.2配置原则104

6.3.3工作流程105

6.4中国石油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示例106

6.4.1示例问题界定106

6.4.2基本参数估计109

6.4.3配置决策模型115

6.4.4模型求解结果及其分析决策123

6.5中国石油物流资源配置的原则建议135

6.6本章小结137

第7章总结与展望138

7.1主要工作成果138

7.1.1探讨物流基本概念138

7.1.2拓展研究技术方法139

7.1.3构建配置决策模型139

7.1.4开展专题问题研究140

7.2未来研究方向141

7.2.1物流基础理论研究方向141

7.2.2物流资源配置研究方向141

7.2.3非凸目标规划理论与区间优化方法研究方向141

参考文献143

附录图表索引151

后记154致谢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