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国际贸易概论 1

1.1  国际贸易的概念及特点 2

1.1.1  国际贸易的概念 2

1.1.2  国际贸易的特点 5

1.2  国际贸易的分类 6

1.2.1  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分类 6

1.2.2  按统计口径的不同分类 6

1.2.3  按结算方式的不同分类 6

1.2.4  按加工后贸易方向分类 7

1.2.5  按是否有第三国参与分类 7

1.2.6  按商品形式分类 8

1.2.7  按经济发展程度分类 8

1.3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及作用 9

1.3.1  国际贸易的产生 9

1.3.2  国际贸易的发展 9

1.3.3  国际贸易的作用 11

本章小结 13

思考题 13

第2章  国际分工 14

2.1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5

2.1.1  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 15

2.1.2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6

2.2  当代国际分工 17

2.2.1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 17

2.2.2  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18

2.3  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21

2.3.1  自然条件 21

2.3.2  社会生产力 21

2.3.3  人口与市场 22

2.3.4  交通与通信业 23

2.3.5  资本流动 23

2.3.6  国际生产关系 23

2.3.7  经济体制与政策 24

2.4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4

2.4.1  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

  发展 24

2.4.2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中商品

  结构的影响 24

2.4.3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中地理

  分布的影响 25

2.4.4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政策的

  影响 25

本章小结 25

思考题 26

第3章  世界市场 27

3.1  世界市场的概念与形式 28

3.1.1  世界市场的概念 28

3.1.2  世界市场的形式 28

3.1.3  世界市场的性质 29

3.1.4  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区别

  与联系 29

3.1.5  世界市场的历史作用 29

3.2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1

3.2.1  世界市场的成因 31

3.2.2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31

3.2.3  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 35

3.2.4  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 37

3.2.5  世界市场上的商品销售渠道 42

3.2.6  世界市场价格 44

3.3  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 46

3.3.1  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46

3.3.2  世界市场的结构更加复杂

  多变 46

3.3.3  世界市场中的竞争更为激烈 47

3.3.4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47

3.3.5  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48

本章小结 48

思考题 48

第4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9

4.1  重商主义理论 49

4.1.1  重商主义的产生 49

4.1.2  重商主义发展的阶段 50

4.1.3  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者 51

4.1.4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51

4.1.5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52

4.1.6  对重商主义的评论 52

4.2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53

4.2.1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保护

  理论 53

4.2.2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论 53

4.2.3  幼稚工业选择的标准 55

4.3  绝对优势论 57

4.3.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历史背景 57

4.3.2  理论假设和主要观点 57

4.3.3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60

4.4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60

4.4.1  历史背景 60

4.4.2  基本观点和理论逻辑 61

4.4.3  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62

本章小结 63

思考题 63

第5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64

5.1  要素禀赋理论 65

5.1.1  要素禀赋理论简介 65

5.1.2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 65

5.1.3  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 66

5.1.4  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67

5.1.5  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68

5.2  里昂惕夫之谜 69

5.2.1  里昂惕夫简介 69

5.2.2  里昂惕夫之谜 69

5.2.3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70

5.2.4  对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的

  评价 74

5.3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74

5.3.1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74

5.3.2  技术差距理论 76

5.3.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78

5.3.4  产业内贸易理论 80

5.3.5  要素增长理论 82

5.3.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85

5.4  杨小凯贸易理论 87

5.4.1  杨小凯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87

5.4.2  杨小凯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88

5.4.3  杨小凯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 90

本章小结 91

思考题 92

第6章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93

6.1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94

6.1.1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产生的

  背景 94

6.1.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内容 94

6.1.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简要

  评价 98

6.2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99

6.2.1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产生的背景 99

6.2.2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的

  特点 99

6.2.3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的

  主要内容 100

6.2.4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的

  简要评价 102

6.3  “中心-外围”理论 103

6.3.1  “中心-外围”理论产生的

  背景 103

6.3.2  “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

  内容 103

6.3.3  “中心-外围”理论的简要

  评论 106

6.4  战略性贸易理论 106

6.4.1  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

  背景 106

6.4.2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主要

  内容 107

6.4.3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简要

  评论 108

本章小结 109

思考题 110

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 111

7.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112

7.1.1  对外贸易政策的概念 112

7.1.2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制定

  和执行 113

7.1.3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17

7.2  自由贸易政策 118

7.2.1  自由贸易的产生 118

7.2.2  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18

7.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

  自由化 120

7.2.4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121

7.3  保护贸易政策 122

7.3.1  保护贸易政策的产生 122

7.3.2  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123

7.3.3  超保护贸易政策 126

7.3.4  新贸易保护政策 127

7.4  战略性贸易政策 128

7.4.1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念 129

7.4.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

  基础 129

7.4.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张 130

7.4.4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 131

本章小结 132

思考题 132

第8章  国际贸易措施 134

8.1  关税措施 135

8.1.1  关税的概述 135

8.1.2  关税的种类 139

8.1.3  关税征收的依据与方法 140

8.2  非关税措施 142

8.2.1  非关税壁垒概念 142

8.2.2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142

8.2.3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149

本章小结 151

思考题 152

第9章  出口管理措施 154

9.1  鼓励出口措施 154

9.1.1  出口信贷 155

9.1.2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156

9.1.3  出口补贴 157

9.1.4  商品倾销 158

9.1.5  外汇倾销 159

9.1.6  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 159

9.2  经济特区措施 160

9.2.1  经济特区的含义 160

9.2.2  经济特区的类型 160

9.3  出口管制措施 163

9.3.1  出口管制的商品 163

9.3.2  出口管制的形式 164

9.4  WTO框架下的关税措施规范 164

9.4.1  WTO下的关税保护原则 165

9.4.2  GATT下的关税减让方式 166

9.4.3  中国关税减让进程 168

本章小结 169

思考题 169

第10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70

10.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71

10.1.1  垄断优势理论 171

10.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73

10.1.3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175

10.1.4  内部化理论 178

10.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79

10.2  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 182

10.2.1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182

10.2.2  国际直接投资的对外投资

   活动 185

10.3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

效应 188

10.3.1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

   正面效应 188

10.3.2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

   负面效应 189

10.3.3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

   正面、负面效应总结 190

本章小结 190

思考题 191

第11章  跨国公司理论 192

11.1  跨国公司概述 193

11.1.1  跨国公司的概念 193

11.1.2  跨国公司的特征及法律

   形式 197

11.1.3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 199

11.2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203

11.2.1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概述 203

11.2.2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性质 204

11.2.3  战略联盟的目标与动因 204

11.3  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 207

11.3.1  跨国公司并购的含义

   与特征 207

11.3.2  跨国并购的类型 209

本章小结 211

思考题 212

第12章  世界贸易组织 213

12.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4

12.1.1  关贸总协定产生的背景

   与过程 214

12.1.2  关贸总协定的发展历程 216

12.1.3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与主要

   内容 218

12.1.4  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219

12.2  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 220

12.2.1  “乌拉圭回合”谈判 220

12.2.2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

   成果 221

12.2.3  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

   的意外成果 223

12.2.4  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

   区别 225

12.3  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226

12.3.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和职能 227

12.3.2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228

12.3.3  世贸组织的组织机构 231

12.3.4  世贸组织的法律框架 232

12.3.5  世贸组织的加入和退出

   机制 235

12.3.6  世贸组织的决策和贸易政策

   审议机制 236

12.3.7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

   机制 238

12.3.8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42

12.4  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242

12.4.1  “多哈回合”谈判 242

12.4.2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247

本章小结 251

思考题 251

第1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253

13.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254

13.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及特征 254

13.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

   形式 255

13.1.3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

   发展的原因 257

13.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258

13.2.1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

   的积极影响 258

13.2.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

   贸易的消极影响 259

13.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59

13.3.1  关税同盟理论 259

13.3.2  大市场理论 262

13.3.3  工业偏好理论 263

13.3.4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264

13.4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 266

13.4.1  欧洲联盟 266

13.4.2  北美自由贸易区 268

13.4.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69

13.4.4  上海合作组织 270

本章小结 273

思考题 274

第14章  国际服务贸易 275

14.1  服务与服务业 276

14.1.1  服务 276

14.1.2  服务业 278

14.1.3  国际无形贸易概述 281

14.2  国际服务贸易 282

14.2.1  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282

14.2.2  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284

14.2.3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290

14.2.4  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 292

14.2.5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294

14.2.6  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 297

14.3  国际技术贸易 301

14.3.1  技术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301

14.3.2  国际技术贸易及其特点 303

14.3.3  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内容 305

14.3.4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 310

14.3.5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 312

14.4  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318

14.4.1  国际工程承包 318

14.4.2  国际劳务合作 319

14.4.3  国际合作生产与BOT投资

   方式 322

本章小结 323

思考题 324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