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第1章 构成快速入门

1.1 构成概述 1

1.1.1 构成的概念 1

1.1.2 构成的起源 2

1.1.3 构成艺术对中国早期设计的影响 6

1.2 构成艺术与自然造化 8

1.3 构成艺术与传统纹样 10

1.3.1 传统元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10

1.3.2 传统元素的简洁化 11

1.4 学习构成的目的与方法 12

1.4.1 学习构成的目的 12

1.4.2 学习构成的方法 15

1.5 小结 15

第2章 形态与构成

2.1 形态的知觉和心理 16

2.1.1 形态的知觉 16

2.1.2 形态的知觉和心理 17

2.2 形态的基本元素 19

2.2.1 概念元素 19

2.2.2 关系元素 19

2.3 小结 19

2.4 习题 20

第3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1 对称与均衡 21

3.1.1 对称 22

3.1.2 均衡 24

3.2 比例与分割 24

3.2.1 分割 24

3.2.2 比例 25

3.3 变化与统一 26

3.3.1 变化 26

3.3.2 统一 26

3.4 对比与调和 27

3.4.1 对比 27

3.4.2 调和 29

3.5 节奏与韵律 29

3.5.1 节奏 29

3.5.2 韵律 30

3.6 小结 30

3.7 习题 30

第4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4.1 点 31

4.1.1 点的形态与特点 31

4.1.2 点的特征 32

4.1.3 点的作用 34

4.2 线 36

4.2.1 线的形态与分类 36

4.2.2 线的错视 41

4.2.3 线的构成 42

4.2.4 线在设计中的应用 44

4.3 面 47

4.3.1 面的概念与分类 47

4.3.2 面的形态特征 47

4.3.3 面的视觉特征 50

4.3.4 面的构成 51

4.3.5 面的错视 52

4.3.6 图与底的关系 54

4.3.7 点、线、面的构成 56

4.4 小结 58

4.5 习题 58

第5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5.1 基本形 59

5.1.1 基本形和基本单元形 59

5.1.2 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60

5.1.3 基本形组合 63

5.2 骨骼 63

5.2.1 骨骼概述 63

5.2.2 构成中骨骼的分类 65

5.3 小结 68

5.4 习题 68

第6章 平面构成的构成类型

6.1 骨骼构成 69

6.1.1 重复构成 69

6.1.2 近似构成 76

6.1.3 渐变构成 82

6.1.4 特异构成 86

6.1.5 发射构成 92

6.2 自由构成 96

6.2.1 感知构成 96

6.2.2 抽象构成 100

6.2.3 肌理构成 103

6.2.4 对比构成 108

6.2.5 密集构成 113

6.2.6 空间构成 117

6.3 小结 122

6.4 习题 122

第7章 色彩的本源

7.1 色彩与光线 123

7.1.1 光与色彩的关系 123

7.1.2 光对色彩感觉形成的影响 124

7.2 了解色彩构成 125

7.2.1 色彩构成的概念 125

7.2.2 色彩的三要素 125

7.2.3 色彩的分类 127

7.3 色立体 128

7.3.1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 128

7.3.2 孟塞尔色立体 128

7.3.3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129

7.4 小结 129

7.5 习题 129

第8章 色彩对比与调和

8.1 色彩的对比 130

8.1.1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131

8.1.2 色相对比 132

8.1.3 明度对比 132

8.1.4 纯度对比 135

8.1.5 冷暖对比 136

8.1.6 面积对比 137

8.1.7 位置对比 138

8.1.8 色彩的形状对比 139

8.1.9 色彩的肌理对比 140

8.2 色彩的调和 141

8.2.1 色彩调和的意义 141

8.2.2 色彩的秩序调和 141

8.3 小结 146

8.4 习题 146

第9章 色彩心理与色彩感觉

9.1 色彩心理 147

9.1.1 色彩的知觉 147

9.1.2 色彩的心理颜色 151

9.2 色彩感觉 151

9.2.1 色彩的心理感觉 151

9.2.2 色彩心理在设计中的应用 154

9.3 小结 157

9.4 习题 157

第10章 立体构成简介

10.1 立体构成的相关概念 158

10.1.1 造物与造型 158

10.1.2 造型的类别 159

10.2 立体构成特点 160

10.2.1 轮廓的不固定性 160

10.2.2 立体构成是触觉艺术 161

10.2.3 光线的利用 162

10.2.4 符合物理规律 162

10.3 小结 163

10.4 习题 163

第11章 材料与材料表现

11.1 材料要素 164

11.1.1 材料 164

11.1.2 加工工具 166

11.2 材料表现 166

11.2.1 材料形态方面 166

11.2.2 材料质地肌理 167

11.3 材料分类 167

11.3.1 材料分类概述 167

11.3.2 常用材料的类别 168

11.4 立体构成材料加工工艺 169

11.4.1 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169

11.4.2 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169

11.5 小结 174

11.6 习题 174

第12章 立体构成形态的造型方法与立体构成元素

12.1 形态造型的技法 175

12.1.1 加法造型 175

12.1.2 减法造型 175

12.1.3 乘法造型 176

12.1.4 除法造型 176

12.1.5 分解重构造型 177

12.1.6 适形造型 177

12.2 造型材料与构成方法——点材 177

12.3 造型材料与构成方法——线材 178

12.4 造型材料与构成方法——面体的空间构成 180

12.4.1 面的基本概念 180

12.4.2 面体的半立体空间构成方法 180

12.4.3 面体的单板伫立构成方法 181

12.4.4 面体的层板排列空间构成及其造型方法 183

12.4.5 面体的单形插接空间构成造型方法 183

12.4.6 面体的单板分解重构 184

12.4.7 面柱结构的纸造型空间构成 184

12.5 线体的空间构成 185

12.6 块体的空间构成 188

12.7 小结 190

12.8 习题 190

第13章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13.1 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91

13.1.1 线材和产品设计 191

13.1.2 面材和产品外观 192

13.1.3 块材和产品造型 192

13.2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93

13.3 小结 194

13.4 习题 19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