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为何研究城市形象1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5 

三、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1 

四、概念界定16 

五、理论建构:城市形象的三维传播框架18 

六、本书主要内容22

第二章  城市景观与形象传播 25 

一、城市形象的物理空间要素25 

二、景观形象与城市感知29 

三、地标建筑、城市天际线与媒介呈现35 

四、社交媒体与城市景观资源41 

五、武汉“知音号”游客的地方感知:案例研究43 

六、本章小结61

第三章  博物馆与城市形象 63

一、此地何时:博物馆与城市的勾连63 

二、超级连接:博物馆的新媒体营销65 

三、媒介融合:博物馆的新媒体叙事69 

四、博物馆的新媒体传播重塑城市形象74 

五、武汉博物馆的文化利用与城市传播:案例研究77 

六、本章小结90

第四章  城市事件与媒体形象 91 

一、城市形象与城市事件91 

二、城市形象的媒体自塑93 

三、城市形象的媒体他塑99 

四、社交媒体与城市媒介事件 103 

五、武汉军运会的舆情事件分析:案例研究 105 

六、本章小结111

第五章  危机传播与城市形象 113 

一、公共危机与城市负面形象113 

二、社交媒体时代公共危机特征116 

三、网络危机传播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120 

四、城市形象的数字化危机治理123 

五、公共卫生事件中武汉涉疫舆情及形象重塑:案例分析126 

六、本章小结139

第六章  城市形象与数字沟通 141 

一、城市形象、地方认同与可沟通城市141 

二、智慧城市对市民公共交往的影响 144 

三、城市数字沟通的社会维度 150

四、数字城市沟通力的实现路径155

五、武汉城市留言板的协商机制:案例分析158

六、本章小结174

第七章  用户生产城市影像 176 

一、城市形象与视觉文化176 

二、城市宣传片与官方形象生产 180 

三、城市短视频与用户生产影像184 

四、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一种共创的影像新模式189 

五、抖音平台武汉城市话题挑战的内容分析:案例研究190 

六、本章小结 202

第八章  结论 204 

参考文献 209

附录 235 

附录一 “知音号”游客数据文本题录235 

附录二   武汉城市留言板访谈实录241

后记 248

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