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概述

/

1.1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1.1.1人工智能的概念/

1.1.2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1.1.3人工智能技术分类/

1.1.4人工智能的热门领域/

1.1.5大模型的兴起/

1.1.6各国对人工智能的政策法规/

1.2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1.2.1数字经济概念/

1.2.2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1.2.3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分析/

1.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1.3.1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

1.3.2人工智能与数字生产关系/

1.3.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治理/

1.4小结/

第2章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认知革命: 数字哲学

/

2.1人类社会的演进方向/

2.1.1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2.1.2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变革/

2.2从还原论到系统论: 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演化的东西方哲学的数字逻辑/

2.2.1工业哲学面临的互联网挑战/

2.2.2数字经济的发展逻辑/

2.2.3以广泛连接为基础的数字哲学/

2.3数字哲学: 面向数实空间的发展模式/

2.3.1网状人群: 数字经济的社会基础/

2.3.2数实空间+连接资源: 数字经济的价值基础/

2.4小结/

第3章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及发展机遇

/

3.1数字中国战略的形成过程/

3.2从“十四五”规划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3.3数字中国建设的内涵/

3.3.1“两大基础”/

3.3.2“五位一体”/

3.3.3“两大能力”/

3.3.4“两个环境”/

3.4数字中国建设中的人工智能/

3.5小结/

第4章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经济总体架构

/

4.1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

4.1.1数字经济基本概念/

4.1.2数字经济的五因素模型/

4.1.3数字经济对经济活动的重新定义/

4.1.4数字经济重构企业的运营模式/

4.1.5从数字经济五因素模型看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劣势/

4.2数字经济的技术架构/

4.2.1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经济技术架构/

4.2.2各层次技术架构的核心技术/

4.3数字经济的市场架构/

4.3.1供需循环理论/

4.3.2我国数字经济的供需平衡/

4.4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4.1数字中国的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4.2《“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4.3五因素模型的数字经济建设内容/

4.5小结/

第5章人工智能与数字生产力

/

5.1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

5.1.1生产力的变革路径/

5.1.2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5.1.3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的关系/

5.2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5.2.1加快促进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5.2.2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突破/

5.2.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性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2.4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营造新型数字生产关系/

5.2.5加快培养数字人才队伍,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

5.3数字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5.3.1数字生产力的内涵/

5.3.2数字生产力的特征/

5.4数字生产力的主力军: 人工智能/

5.4.1人工智能影响劳动者/

5.4.2人工智能成为智能社会重要的劳动工具/

5.4.3人工智能扩大劳动对象范围/

5.5其他数字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5.5.1云计算/

5.5.2大数据/

5.5.3区块链/

5.5.45G基础上的无线通信/

5.6小结/

第6章人工智能与数字生产关系

/

6.1生产关系的变革/

6.1.1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6.1.2生产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关系/

6.1.3生产关系的变革路径/

6.2数字生产关系的特点/

6.2.1透明性/

6.2.2可信性/

6.2.3对等性/

6.3数字生产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6.3.1敏捷组织/

6.3.2开放组织/

6.3.3数字化工作方式/

6.3.4自组织的组织集群/

6.4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

6.4.1劳动力和劳动市场的变化/

6.4.2生产资料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6.4.3组织管理的智能化变革/

6.5小结/

第7章数字经济的基础: 数据要素市场

/

7.1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

7.1.1生产要素/

7.1.2要素市场/

7.1.3数据的要素属性/

7.2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过程/

7.2.1数据要素的地位确立/

7.2.2数据要素市场配置理论: 从数据到数据要素/

7.2.3数据要素市场配置理论: 要素数据化/

7.2.4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状况/

7.3数据要素市场的基本结构/

7.3.1微观方面/

7.3.2宏观方面/

7.4数据要素化的基本步骤/

7.4.1数据确权/

7.4.2数据定价/

7.4.3数据流通交易/

7.4.4数据要素市场收益分配/

7.4.5数据要素市场安全治理/

7.4.6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 数据要素×/

7.5数据资产化/

7.6小结/

第8章数字需求

/

8.1从生活需求到数字需求/

8.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8.1.2马歇尔的消费者需求理论/

8.1.3凯恩斯的消费需求、有效需求理论/

8.2释放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8.2.1需求方规模经济/

8.2.2创造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8.3数字需求的基本概念/

8.3.1概念提出/

8.3.2数字需求的基本特征/

8.3.3典型的数字需求/

8.4创造数字需求的方法路径/

8.4.1企业创造数字需求的方法路径/

8.4.2政府在创造数字需求方面的作用/

8.5人工智能推动下的数字需求/

8.5.1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8.5.2企业的生产/服务需求/

8.5.3政府治理的需求/

8.6小结/

第9章数字供给: 人工智能与数字产业化

/

9.1数字产业化的概念和内涵/

9.1.1数字产业化的概念/

9.1.2数字产业化的主要内容/

9.2人工智能驱动新基建/

9.2.1新基建的概念及与数字产业化的关系/

9.2.2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典型新基建/

9.3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数字产业化发展新机遇/

9.3.1人工智能推动算力产业的发展/

9.3.2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平台相关产业的发展/

9.3.3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发展/

9.3.4动手课/

9.4小结/

第10章数字供给: 人工智能与产业数字化

/

10.1产业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10.1.1产业数字化定义/

10.1.2产业数字化的特点/

10.2人工智能与产业数字化/

10.2.1相互之间的关系/

10.2.2人工智能带来产业发展新范式/

10.2.3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0.3人工智能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实践/

10.3.1智能交通/

10.3.2智能制造/

10.3.3智慧城市/

10.3.4智慧能源/

10.3.5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

10.4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方向: 平台经济/

10.4.1平台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10.4.2平台经济的分类/

10.4.3平台经济的发展现状/

10.4.4平台经济的发展趋势/

10.5产业数字化的实现途径: 产业互联网/

10.5.1产业互联网的定义与特征/

10.5.2产业大脑与产业互联网/

10.5.3产业互联网平台分类/

10.5.4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10.5.5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0.6数实融合/

10.6.1数实融合定义/

10.6.2数实融合的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

10.6.3数实融合的发展对策/

10.7小结/

第11章数字金融

/

11.1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数字金融的提出/

11.1.1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11.1.2数字金融的提出/

11.2数字金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1.2.1数字金融的基本概念/

11.2.2数字金融的重要意义/

11.2.3数字信用/

11.2.4数字风险控制/

11.3数字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

11.3.1我国数字金融建设的成果/

11.3.2数字金融在消费领域遇到的问题/

11.3.3消费互联网时代数字金融发展的启示/

11.4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数字金融/

11.4.1产业金融的服务创新/

11.4.2我国产业金融的发展历程/

11.4.3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价值/

11.4.4产业数字金融的建设要点/

11.5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金融: 智能金融/

11.5.1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11.5.2人工智能在金融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1.5.3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

11.6小结/

第12章数字治理

/

12.1数字治理的基本概念/

12.1.1数字治理的起源/

12.1.2数字治理的概念/

12.1.3数字治理的特征/

12.2政府的数字治理体系/

12.2.1数字政府/

12.2.2数字治理生态/

12.2.3面向数字经济的监管科技/

12.3企业的数字治理体系/

12.3.1我国企业数字化发展脉络/

12.3.2企业的数字治理体系内容/

12.3.3案例分析/

12.4国际数字治理的发展趋势/

12.4.1国际互联网治理/

12.4.2国际数字经济治理/

12.4.3国际人工智能治理/

12.5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治理/

12.5.1乡村智能治理/

12.5.2城市智能治理/

12.5.3交通智能治理/

12.6小结/

第13章伦理与安全

/

13.1人工智能伦理概念/

13.1.1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13.1.2伦理与科技的关系/

13.1.3伦理、科技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的关系/

13.2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发展现状/

13.3人工智能伦理准则/

13.3.1人工智能伦理的原则和框架/

13.3.2中国人工智能伦理的基本准则/

13.4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分析/

13.4.1数据/

13.4.2算法/

13.4.3系统(决策方式)/

13.4.4人为因素/

13.5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工具/

13.5.1伦理风险评估工具/

13.5.2人工智能管理工具/

13.6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企业实践/

13.6.1企业AI治理的工具/

13.6.2百度公司AI伦理原则与实践/

13.7小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