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打倒四人帮,百废俱兴。198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文化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制订出版规划。会议决定贯彻“四个现代化”、发展科技与文化事业,由国家一级出版机构负责出版知名学者的文集。优先出版“文革”中故去的老学者的文集;其次是选择当时健在的权威老学者结集;至于中年学者,由于多年“文革”运动的破坏,出版力量极其薄弱,规划中留出较小比例,从严要求,出版少数人的文集。笔者当时尚属中年,出版社在广泛征得建筑史学界以及考古学界老前辈们的意见,筛选之后决定在这一学科领域出版笔者的文集。1987年问世的《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就是这样约稿、出版的。当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个人谋求出版著作相当困难,著作能够纳入国家出版规划,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奖赏。

    2001年,国家文物局机关报《中国文物报》发起“二十世纪最佳文博考古图书”的全国普选,公开、公正的读者群众投票结果,拙作《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当选“论著类”第一名。因此书已绝版,多年来时有欲购不得的读者查询求购;普选之后,更多有函件、电话及网上询问购买此书的信息。为此,清华大学出版社与笔者商定再版此书。再版的此书,收入了笔者1978年以后发表的部分建筑考古学方面的论文,由原来的19篇增加到66篇。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之所以获得百年来最佳论著的荣誉,我想是因为它显示了“建筑考古学”这一学科的创始。三十年来,建筑考古学作为特殊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已为海内外学术界所肯定。在我多次应邀访问日本,进行学术交流之后,日本有的国立研究机构已经将“建筑考古学”人才养成定为制度。中国台湾地区也极其重视建筑考古学高等人才的培养,台湾大学已先后三次向我发出前往指导博士研究生班的邀请。在文化体系不同的西方国家,也开始强调这一专业考古学研究的必要性。2003年春,美国被誉“学术桂冠”的橡树园研究中心在华盛顿召开建筑考古学的分支———园林考古学这一方面的国际会议。由七个代表性国家的学者出席,两名列席,共计九人。会议研讨了园林考古学不同于普通考古学,如何发展这一学科的问题,与会者认为有必要成立“国际园林考古学会”以加强园林考古学研究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国在这方面的领先地位,我作为特约中国代表与会,会议重点听取了我对园林考古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国际学术组织的意见。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是以遗址材料为对象的科学研究论文集,虽然它已揭示了建筑考古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奠定了学科的基础,但是它还不等于“建筑考古学”的学科专著。全面表明这一学科架构的《建筑考古学》专著,我正在编写中。

    感谢广大读者对拙著的认可!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对学术发展的鼎力支持!我诚恳请求读者对此书提出批评意见,以求得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