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之一,管理信息系统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工业工程理念与技术,是一门集工业工程知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工业工程专业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法与技术提高生产与管理中的运作效率,而现在最为先进和最为活跃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如何改造与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来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潜能?这些都是目前管理界和技术界都在共同思考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基于这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大背景,为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提供方法与技术。
在信息社会中,众多工业工程解决方案的最终版本,都会以信息化的方式给出。如运筹学的优化算法会作为信息系统的后台处理模型,基于人因的思考则会体现在具体的软件界面上,工艺与业务处理流程则会以工作流的方式出现。要开发出一个可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把所涉及的各种工业工程知识与方法都集成在一个信息系统中。
工业工程强调系统的思维方法,而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业务和技术等多方面的需求与能力。可以说,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企业或组织某一个管理功能的缩影。对学生来讲,组织、运行和管理这样的实体功能是不现实的,但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分析,却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个观察、研究这个实体功能的机会,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实际设计与开发,来实现这个系统的最基本的内容。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能让学生接触实际系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生产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管理结构化的过程。我们知道,管理中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两种问题。所谓结构化决策问题就是那些人们了解,知道如何解决,有确切的方法与工具存在,且问题解决的结果不依赖个人的问题;与之相反,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人们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没有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存在,每个人解决的结果也不一样的问题。从这个定义出发,管理的一般性目标可以定义为:将生产与管理中的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转化为结构化决策问题。生产与管理中的决策,结构越好,管理就越容易。一个企业的结构化程度表明其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而这正是反映了这个企业和组织的管理水平。可以说,把非结构化变为结构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科学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
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管理问题结构化的基础之上的。计算机之所以可以处理业务问题,是因为人们可以把业务中的问题用结构化的方法表示出来。反之,如果业务问题没有或不能结构化,计算机就很难发挥出其作用。与管理的一般性目标相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将非结构化问题变为计算机的结构化语言,从而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管理。管理越规范,非结构化问题就越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也就越好。很多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往往在于管理上不规范、不标准,无法用计算机来表达这些非结构化问题,从而也就不能指望用计算机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译者序管理信息系统: 用信息技术解决商务问题问题结构化有很多方法,与建立信息系统最相关的就是建立数据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ER模型、面向对象中的类图等,都是目前常用的数据结构化方法。它们基本构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选择这本书来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本教材中,有一个基于Access数据库的应用实例贯穿于始未,通过这个对数据库的研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可以说,数据库知识是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方法集成、系统实践、结构化分析与数据库应用,是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并加以应用的关键。
完成本书的翻译要感谢很多人。首先要感谢我的夫人,是她辛勤的校稿和补充翻译,使得这本书最后成形。另外还要感谢张秋玲女士,正是在她的鼓励与参与下,这本书才得以在关键的时刻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也要感谢以下这些参加过本书翻译的人们:吕芳、力然、张鳌、温赟、庄丹硕、刘颖、王蓝、骆帅、卓奕君、于立群、陶慧、李辉、叶卫浩、陈娜、蔡煜刚、王凯、尚晓莉、向晴、罗倩、门佳、武高峰、缑静祎、蔡永坚。正是在这么多人的参与和支持下,这本书才能最终完成并面世。
于 明2009年9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