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不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们,还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们,都为我国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努力拼搏!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而勇于攀登!这本小书《现代管理学概论》正是学子们面对知识经济即将到来时,献给祖国——我们的母亲的一个厚礼。管理活动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社会管理,管理思想也随之萌芽、生长。伴随着农业经济的出现,工业经济的产生,后工业经济的问世,管理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接踵而来;系统学派、决策学派、过程学派、权变学派……不断出现;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农业管理、教育管理、医院管理、军队管理、外交管理……相继诞生。应当说,所有这一切为管理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一般地说,泰罗、法约尔、韦伯的理论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正式建立,人们称之为古典管理时期。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他被称为“管理科学之父”。哈默尔说过:“20世纪的工业之所以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FW泰罗的贡献。”\
[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覃果等译,238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不过这里所谓的科学管理仅局限在生产领域里,提倡科学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图尔特·克雷纳说:“当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弗雷德里克·泰罗潜心研究钢铁工人的工作任务时,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创立了一套管理系统,压缩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法约尔视管理为组织的核心,这确实是非泰罗所思。”\[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覃果等译,97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哈默尔亦说:“为数众多的理论之父与为数不多的理论之母共创了现代管理理论。然而集20世纪管理者作品之大成者,首推亨利·法约尔。”\[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覃果等译,70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法约尔的突出贡献是提出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和管理职能五要素,进而突破了泰罗的微观管理理论,创造了宏观管理和政府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泰罗和法约尔的同时代人——德国的韦伯。他提出的行政集权制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中的一大贡献。他对权力的三种类型、理想的行政集权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论述等,对现代管理学理论有着重大影响。然而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要么是提倡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要么以组织为中心的管理。提倡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表现出两种倾向:其一,不涉及人的管理;其二,虽涉及到人,但人是作为物的依附而出现的。以组织为中心的管理,即把组织的研究放在中心地位。以梅奥和罗思利斯伯格于1924年至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市霍桑工厂进行科学实验为标志,管理理论已进入行为科学时期。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资料提出三个基本要点:其一,职工是社会人;其二,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其三,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之后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前者指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出了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能开始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命题。后者提出了“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指出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提出了保健因素不能直接激励组织成员,但却能防止产生不满情绪,而激励因素则是能直接起激励作用的观点。可见,以上管理思想家“在纠正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这一点上是有贡献的,并且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而忽视了正式组织,过于偏重人的感情和社会人因素而忽视了理性和经济因素”孙耀君:《管理思想发展史》,217页,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以孔茨、巴纳德等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思想家的学说既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弊端,又弥补了行为科学理论的不足,进而创造了社会协作理论、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社会-技术理论等。总的看来,他们的学说既吸收了传统管理理论合理的内核,比如把正式组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提高效率的方法等,同时又吸收了新近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成果对组织中的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应当说,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时期的发展,产生并完善了比较系统的适合西方发达国家国情的管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这些对于充实和丰富我们的管理知识,普及管理学理论,加速我国管理学科建设都具有很大裨益。但是,就管理学教材看,我国目前有两种类型:一是将西方原版引进或全文翻译出版;二是我国学者撰写的,但基本上以西方管理学理论为框架,加入中国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实例编写出版的。前者虽原汁原味,但与我国具体国情相差甚远;后者虽加进中国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实例,但总有一种皮肉不合之感。为了尽快完善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需要一切从事管理学研究的学者们,群策群力,努力拼搏,促进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现代管理学更早问世。为此,我们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总结我国古今的管理实践经验,撰写了《现代管理学概论》一书。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内容新。本书在吸收了已出版的有关管理学方面的论著内容基础上,注意在观点与内容上有所突破。具体说在管理学原理方面,不但比较深刻地阐述了人本管理原理、权变管理原理、效益管理原理,而且系统剖析了柔性管理原理、模糊管理原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功能及其重要作用。在管理思想方面,在总结历史管理学家管理活动高度概括而形成的思想基础上,更注意剖析现代管理思想家对管理学理论的贡献。当然又给予中国古代思想家丰富的管理思想一席之地,克服了以往有关管理的教科书只注意西方,而否定东方历史上管理思想的弊端。在通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的基础上,既深刻剖析了不同层次管理者个体素质的特殊要求,又对高中低管理者整体素质进行了综合分析。这是其他有关管理的教科书所未见的。在现代管理手段方面,特设了《电脑与电脑网络》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节,特设了《电子政府、电子商务》这一节加以评说。其次,结构新。本书突破了以往仿造西方管理学教科书以管理职能为框架的模式,形成了以管理学基本问题为纲,列出了“现代管理学导论”、“东西方管理思想博览”、“现代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过程”、“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手段”、“现代管理者素质”等7个子题目,加以分门别类地深入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问题给予规律性认识的新体系。再次,本书撰写者新。这种新,一方面体现在撰写者的面孔新。本书是由中青年科研工作者集体撰写的。虽然年龄都不很大,但他们绝大多数跨进大学校门就进行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当时他们的脑海里对于管理学的内容如一张白纸。其实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写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另一方面他们的学历高。他们曾先后获得了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其中大多数要么又获得博士学位,要么则是在职博士生。从这一角度看,他们不仅仅是从事管理学研究的新兵,而且是在管理学这块沃土上,耕耘10余年,乃至20余年的科研中坚和骨干。他们把多年来的科研优秀成果献给本书,使之增加不少光彩。总之,本书的出版是我们教学内容、科研成果的总结,其目的是向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教科书,向实际工作者提供一本有用的管理学理论的精品。我们虽然从事管理学教学和研究已有多年,但是写作中颇感力不从心。欢迎来自各方面的争鸣与批评。张创新1999年12月25日再 版 前 言《现代管理学概论》(修订版)经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研究现代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面向高校学生和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学教材。与一般现代管理学相关著作与教材比较,本书至少有三个特征:一是基础理论不同。一般的现代管理学相关论著多半是从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角度出发,运用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对现代管理活动加以阐释。而本书则是从政治学角度出发,以政治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理论为本书相关问题阐释的指导思想。二是体例不同。从著书的体例上看,一般的现代管理学相关著作要么是对管理思想沿革的描述加上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问题的分述;要么是由绪论加上对管理过程、结构、行为、决策、借鉴、展望的分释。而本书则是在借鉴以往著作的写作体例的合理内核基础上,形成了以管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为纲,列出“现代管理学导论”、“东西方管理思想”、“现代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环境”、“现代管理者”、“现代管理过程”、“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现代管理创新”、“21世纪管理学的发展”等10个子课题加以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每个问题给予规律性认识的新体例。三是运用的资料不同。从授课对象上看,以往管理学的教材多半是面对大学本科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论证管理学理论观点时多半选择企业、工商业中的典型案例加以证明。而本书则是面向大学本科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需要,在吸收前者典型材料的同时,多半选择党政机关及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典型案例加以论述。本书由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创新教授主编,并拟定写作提纲,改稿、统稿和定稿。博士生刘堂灯、芦刚二位同学协助主编,做了大量统稿工作。密佳音同学为本书及时出版也出了很大气力。本书撰写者及具体分工如下:前言:吉林大学张创新再版前言:吉林大学张创新第一章:吉林大学张创新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北华大学张爱华、王强第二章第三节:内蒙古民族大学王强第二章第四节、第五节: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滨第二章第六节:吉林大学李睿祎第三章第一、二、三、五、六节:吉林大学刘雪华第三章第四节:大连理工大学喻剑利第四章:吉林大学叶勇第五章:大连海事大学刘堂灯第六章第一、二、三、四、五、六、八节:吉林大学张亲培、王强第六章第七节:吉林大学芦刚第七章第一、二、三、四节:吉林大学李沫第七章第五、六、七节:哈尔滨市委党校徐彦山第八章:吉林大学郑佳密佳音第九章第一、二节:吉林大学芦刚第九章第三、四节:东北财经大学赵晗第十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韩志明我从事管理学的研究20余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给研究生讲授了《行政管理学》;2000年又给本科生开了《现代管理学》;之后又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公共管理学专题》和《公共管理学》。说心里话,我并不是一个偏爱开设新课的教师,而是想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这三门课的区别和联系。现在,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一部适应大学政治学、行政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等专业的本科生管理学专著和广大读者见面了。我相信,一部有别于《行政管理学》、《现代管理学》的《公共管理学》教材亦必将问世。最后,我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吉林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没有吉林大学教务处教材科苗广文科长、李振江副科长的热情关心,没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的慧眼识“金”,我的心愿很难实现。尤其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周菁女士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张创新 2005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