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楼对于面临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提升企业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软要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已经被一切有识之士广泛认同,同时也为众多的企业所身体力行。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编写的,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这是本书力求反映的最重要的内容。管理者,他的行为首先受制于他的价值观及他的经营理念。对于“发展”这个永恒的主题来说,资源的有效配置及资源的利用效果,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如何配置和如何利用却因理念的差异而不同。比如,对于采用某项技术,是越先进越好还是只要适用就可以了; 再比如,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多用自有资金好,还是尽量向银行借贷。这里面都有一个经营理念的问题。采用先进技术固然好,但与此同时必须有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支持系统,不然的话再先进的技术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然而,采用适用技术,听起来很稳妥很保险,但难免有保守之嫌。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常常会早一步步步主动,慢一拍想想心疼。到底选择哪一种策略,与管理者的价值判断有关,也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这里涉及的就是一个用什么样的理念来分析、判断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的问题。同样,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存在一个收益和风险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追求高收益,有的则希望低风险。可是,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要收益高就要准备冒高风险,要低风险就有可能低收益,何去何从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这里也涉及到经营者的理念问题。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采用最新的管理理论,总结国内外企业的经验教训,帮助读者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现代、先进、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来分析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来应对各种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这就好比人们要过河必须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一样。造桥时间长,但牢固,可以有很多人用来过河,而且可以随时就能用; 而用船来过河,则轻巧、灵活,实现起来快,但不如桥那么牢固和方便。二者各有优点和不足。在管理中常常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做某件工作,可以有好多种方法,究竟用哪一种好,则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取所需。在本书的写作中,我们介绍了许多先进的现代管理的方法,也介绍了不少虽然比较传统,但很实用的方法。我们认为,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来说,它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要掌握各种本领,十八般武艺都要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里,最有效的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有时可能是很传统的方法,对付外国公司有时用“中国功夫”反而能打胜仗。我们在教材里力求把各种经过实践检验是有效的方法尽量详细地告诉大家,便于读者选择和使用。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即兼容并蓄,左右逢源,广泛适用,讲求实效。
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技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应该注意尽量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因为我们的企业已经处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包围之中,信息泛滥,知识爆炸,技术更新,使得企业管理者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在悄悄地发生一场伟大的变革。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企业及其所生存的各种空间。然而,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企业管理教科书还停留在传统的技术层面上。有的管理计算十分烦琐,有的内容还很陈旧。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用简单、实用的计算机软件来解决一些复杂的管理计算。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先使用,经反复操练后得到了同学们广泛的认同,然后整理出来放进相应的章节中去。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使用,我们还把操作步骤详细地列举了,力求做到清楚、方便、实用、有效。我们希望这些尝试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尤其是高校管理专业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技术,三者是一个整体,都是加强管理、提升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本书从这三个方面切入以形成区别于一般教科书的特色,以利于读者学习和应用。因此,本书既适合作为理工科院校管理专业的教材,也适合非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以用于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教育。
本书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邬适融教授任主编,由曾艺生副教授、包凤达副教授、曹扬副教授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陈其林,唐蓓蕾、李秋琳、卞毓生。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顾宝炎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