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2002年本书出版以来,转眼4年过去了。4年来,电子商务得到极大的发展。这种发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互联网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1.23亿人和54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9.4%和19.5%;中国域名总数为2 950 500个,其中CN下注册的域名达到1 190 617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1.3%;中国网站总数达到了788 400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214 175Mb/s;中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达到了84 786 688个。
第二,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得到极大的改进。近4年来,电子商务开始应用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如宽带技术、IPv6技术、通用网址、博客、即时通信等;网站建设技术的改善,使电子商务网站的性能大大改善;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使商品检索更加快捷,使商品比较成为可能;网络营销方法的改进,包括广告营销、一对一营销、竞价排名、RSS等方法的应用,使电子商务向传统商业的渗透力大大加强; EDI标准、ebXML标准、Rosattenet标准在专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使电子商务的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电子支付手段的改进,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使普通消费者开始大胆地使用电子商务。
第三,中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开始实施;同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高度阐明了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我国未来的“电子商务行动计划”:营造环境、完善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完善结算清算信息系统;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方式。”中央各部委也在着力推动电子商务政策法律建设,先后出台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电子商务专项的通知》、《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教育部商务部关于推动有关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通知》等多部政策法规。
经历了网络公司概念炒作和网络泡沫的鼓吹与破灭,虽然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更多的电子商务企业涌现出来。2003~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新阶段。从百度网站的海外上市到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合作,从当当、腾讯杀入C2C领域到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沸沸扬扬,从竞价排名、即时谈判、博客等营销技术的推广应用到全数字电子商务概念、人脉模式的运作,各种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构成了一幅幅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彩画卷。
本书第2版基本保留了第1版的编写思路,并根据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作了调整。全书共分为7章:
(1) 制造类电子商务网站;
(2) 农业类电子商务网站;
(3) 贸易类电子商务网站;
(4) 金融服务类电子商务网站;
(5) 服务类电子商务网站;
(6) 招聘类电子商务网站;
(7) 物流类电子商务网站。
本书由杨坚争担任主编,承担了全书的统稿任务。撰写人员及具体分工如下:
杨坚争: 案例1.1、案例3.1、案例3.5、案例4.3、案例5.3、案例7.2。
张建新: 案例1.2。
沈丹红: 案例1.3。
宋琦: 案例1.4。
谢康、肖静华、戴欣、钟英如、段殷、陈聪:案例2.1。
李朝平: 案例2.2。
陈俊杰: 案例3.2。
刘春燕: 案例3.3。
郭晓爽: 案例3.4。
薛坤建、陈沛然: 案例4.1。
杨洁: 案例4.2。
罗强、周政: 案例5.1。
侯友佳: 案例5.2。
刘东辉: 案例5.4、案例6.1、案例7.1。
李达: 案例5.5。
黄莺: 案例7.3。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检索了众多网站的资料,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和书籍。对此,笔者向有关作者和网站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异常迅速,大量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这给电子商务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书中可能存在某些纰漏,恳请各方人士不吝赐教。
杨坚争
2006年6月于上海
第1版前言
1998年11月,APEC(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部长级会议通过了《APEC电子商务行动蓝图》,制定了未来APEC推动电子商务的行动框架,提出了发达成员于2005年、发展中成员于2010年实现无纸贸易的工作目标。在2001年10月结束的APEC 会议上,与会国进一步制定了一份前瞻性、面向行动的《数字APEC战略》。该战略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及通讯技术,促进互联网的广泛介入,提高就业率,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生活品质,达到在APEC地区创建数字化社会的目标。
联合国预计,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承诺开放中国电信及金融市场,将有力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对外资开放市场,创造一个竞争环境,从而降低使用互联网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也将为中国的企业提供合作的机会,并加速电子商务的运用。
在加入WTO及筹备2008年奥运会并实现APEC数字战略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将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市场总规模比2000年翻一番,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7%。今后的5年将是电子商务应用蓬勃发展的5年,将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应用上的成功将为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2000年到2001年,全球电子商务经历了发展以来的第一个寒冬。曾经扶摇直上的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高位一路狂泻,跌至2000点以下,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网络公司纷纷退出市场,风光无限的网络概念似乎褪去了耀眼的光环。而今天,电子商务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在西方零售业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电子商务却是捷报频传。以美国为例,2001年经济衰退,电子商务销售额仍然保持了20%的增长势头。“9·11事件”之后,电子商务仅仅经过5个星期,就恢复到事件前的水平。据预测,到2005年,美国通过因特网的购买额可望达到1.5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05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60%的年均增长。到2005年,世界各国公司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预计将达到4.3万亿美元,达到年均73%的增长速度。
在全球经济普遍艰难运行的态势中,电子商务可能成为耀眼的增长亮点,Amazon(亚马逊)、Oracle(甲骨文)、eBay等国际知名电子商务公司的经营业绩振奋人心。曾被誉为网络界唐吉·柯德的Amazon创始人贝索斯在2002年迎来了他的第一个收获季节;eBay和搜狐漂亮的财务报告给电子商务注入了强心剂;全球经济放缓也没有阻止Oracle这个巨人前进的脚步。经过激情与碰撞、大起与大落、冷静与思索,网络经济再度显现出其无穷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截止2001年12月底,中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3370万人,比2000年底的数字净增了1120万人。参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201),http//www.cnnic.net.cn。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它反映出互联网顽强的生命力,也孕育着电子商务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电子商务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批从事电子商务的新兴企业,也有许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展电子商务。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本书筛选了部分在电子商务运作中表现突出的典型,通过对这些企业电子商务运作的追踪,总结出它们经营电子商务的成功与不足,旨在为电子商务更广泛地推广提供借鉴经验。全书共分为8章:
(1) 制造类电子商务网站;
(2) 农业类电子商务网站;
(3) 贸易类电子商务网站;
(4) 金融服务类电子商务网站;
(5) 旅游类电子商务网站;
(6) 教育科研文化类电子商务网站;
(7) 知识产权类电子商务网站;
(8) 物流类电子商务网站。
本书按照上述行业分类,分别对国外和国内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客观的分析比较,不仅收集了成功的案例,而且收集了失败的案例。读者可以从这些案例中获得经验并汲取教训。
本书由杨坚争担任主编,杨维新、赵广君担任副主编。杨坚争承担了全书的统稿任务。撰写人员及具体分工如下:
杨坚争:第1章案例5,第3章案例1~3、5、7,第4章案例2、6,第5章案例1、2,第7章案例3,第8章案例2。
杨维新:第1章案例4,第2章案例1、2,第3章案例6,第4章案例1、4、5,第6章案例1、2,第7章案例1。
赵广君:第1章案例2,第3章案例4,第4章案例3,第8章案例1。
赵春雨:第1章案例1。
谢文怡:第1章案例3。
梁 珂:第1章案例6。
陈烜闻:第7章案例2。
本书撰写过程中,检索了众多网站的资料,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和书籍。对此,笔者向有关作者和网站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异常迅速,大量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这给电子商务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书中可能存在某些纰漏,恳请各方人士不吝赐教。
杨坚争
于上海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法研究所
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