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的带动下,我国软件业一年一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59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63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39.2%;2000年出口软件仅4亿美元,去年则达到20亿美元,三年中翻了两番多;全国“双软认证工作体系”已经规范运行,截止2003年11月底,认定软件企业8582家, 登记软件产品18 287个;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快速成长, 相关政策措施正在落实; 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队伍建设与时俱进,而作为规范软件专业人员技术资格的计算机软件考试已在我国实施了十余年,累计报考人数超过一百万,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软件考试在全国率先执行了以考代评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对计算机软件考试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 考试名称调整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考试对象从狭义的计算机软件扩大到广义的计算机软件,涵盖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的各个主要领域(5个专业类别、 3个级别层次和20个职业岗位资格);资格考试和水平考试合并,采用水平考试的形式(与国家接轨,报考不限学历与资历条件),执行资格考试政策(各用人单位可以从考试合格者中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这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新突破。此外,将资格考试政策延伸到高级资格,使考试制度更为完善。
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要求从业人员不断适应和跟进技术的变化,有鉴于此,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规定对通过考试获得的资格(水平)证书实行每隔三年进行登记的制度,以鼓励和促进专业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法规的继续教育。考试设置的专业类别、职业岗位也将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动态调整。
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考试的部分级别已与日本信息处理工程师考试的相应级别实现了互认,以后还将继续扩大考试互认的级别和国家。
为规范培训和考试工作,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组织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编写了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教材和辅导用书,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介绍相关知识与技术,帮助考生学习和备考。
我们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将会更加规范、科学,进而对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加快专业队伍建设,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1][2]
(第2版)
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实施至今已经历了十多年,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入信息化社会,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政府施政、企业管理、商家经营的主要平台,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决定将考试的级别拓展到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的各个方面,增设了网络管理员级别考试,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
编者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委托,编写《网络管理员教程》一书,以适应网络管理员级别考试大纲的要求。编者在撰写本书时紧扣《网络管理员考试大纲》,对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全书共分8章,分别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Internet及其应用、局域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配置、Web网站建设、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进行了系统讲解。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所以,希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初级网络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张国鸣、严体华主编,第1章和第2章由曲振英编写,第3章由崔景俐编写,第4章和第5章由严体华、贺唯佳编写,第6章由黄健斌编写,第7章由查正朋编写,第8章由唐树才编写。自2004年7月出版第1版以来,先后进行了5次印刷,共印54000册。编者再版时,遵循"概念清晰、内容新颖、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原则,积极吸纳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对网络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配置、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章节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在此对热心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对再版内容进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