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的远程网,20世纪80年代迅速兴起的局域网,到20世纪90年代先进的、能够提供足够带宽的交换式网络技术的产生、普及与应用,以及ATM、吉位以太网、全光网等高速网络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从仅有4个节点的远程网发展成覆盖一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型互联网。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金融与商业电子化、军事、科研、教育信息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在我国,计算机网络也正在迅猛地发展。据CNNIC 2006年1月发布调查报告,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达4950万台,上网人数已有11100万人,连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带宽为136106Mbps。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专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新世纪。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复杂,而且发展十分神速,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为了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全民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为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要求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列入各高校的公共必修或选修课程,而许多企、事业单位则将其定为公共培训课程,本书即为这种需要而设计的。本书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力求内容最新,涵盖面全,理论结合实际,学了就能用。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和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研究、发布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报告中有关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部分的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应用。为了便于读者学习使用,本书自始至终以实际的网络实践案例进行技术讲解,这样有利于读者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学习,以便更快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及应用。为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学习内容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每章的最后编写了习题。
本书在内容组织和编排上始终围绕计算机网络公共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局域网和Internet的基本知识,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网络的体系结构、构成、工作原理、连接方式,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应用,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能够设计和组建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开通基本的网络服务。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的公共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网络与通信技术培训班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从事网络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有选择性地讲授书中的内容,特别是带星号(*)章节的内容。根据所选授的内容不同,建议授课时间为20~32学时,配套的上机时间为10~15学时。
广大教师可以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下载该书的图和表以便制作用于教学的电子课件,同时还可以向作者索取该书习题的参考答案(xuxiangzheng2000@sina.com.cn)。
本书主要由徐祥征、曹忠民编著,刘四清主审。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康世成、徐平国、熊建国、龚桂平、潘文华、李新生、熊红华、蔡红昌、张建朝、傅颖、胡国平、聂利生、张镇、李永振、甘诚智等。
编者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