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并处理项目。多数情况下,所谓的组织和管理,就是简单罗列任务清单,然后逐项执行,但当信息匮乏或不准确,且在因果关系无法确定时,则需要更为详尽的方法。在风险高、时间紧迫时尤其如此。一次性做好工作是必需的,这意味着即便要延长项目初始阶段,也要详尽筹划前期工作。削减早期费用以便留出时间和资金用于后期的修正,看似好主意,但过程却是充满艰辛的。富有经验的经理会告诉你从长远来看,项目初期另增5名工程师会比后期应急增加50名工程师更具成本效益。

制造领域中的质量革命更加说明了这一点。所有技术领域中的公司都开始认识到产品质量并非出自检验,而必须根植于内部。回想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公司都是在现有、已明确定义的市场中成功抢占成本和质量等优势的公司。而到了90年代,脱颖而出的都是那些建立并占领新市场的公司。今天,竞争的焦点已转向合作发展和更加顺畅的供应链协调。因此计划在该过程中就变得十分关键并成为项目管理的基础。  

项目可能涉及多个公司和上百人的参与,这就需要对这些公司和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让人们知道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如何去做以及会用到什么资源。正确的计划是沟通不同意向的第一步。问题的难点在于识别环境不确定因素、杂乱无序以及相互冲突的目标。所有重要的参与者和股东必须加入项目的每个阶段,以保证团队工作顺利进行。

如何在预算内按时高效地实现目标?本书第1版的基本主旨即站在项目经理的角度上回答上述问题。通过确定现代项目管理的要素并说明其与项目基本阶段的关系,即以概念设计和预研为始,然后历经详细设计、生产和终止阶段,确定并实现目标。经过实际调研,我们采纳电子、信息服务和航空行业等实践领域的经验。本书的目的就是更新这一领域中过去10年的发展情况,并详述实践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此,我们结合PMI所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BOK),在很多相关章节中都编入新的内容。这些资料所反映的工具、方法和过程因其经过证实的价值和实用性均已获得行业认可。

以前已经出版过很多项目管理类的书籍。我们感谢著者所做的贡献,并希冀借助前人之力更进一步。本书重点采用综合概念而非孤立的方法论。借助简单的模型来阐述观点,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求解算法,这些部分应由其他课程讲授。但我们也演示了一些更有技术性的模型并为想要做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参考。有效的商业规范可为项目团队提供模型解决方案。

要保证项目参与者具有相同工作目标并持有相同期望,必须不断确定短期与长期目标并保持适时交流。项目计划是完成项目的载体,确定后便成为监督、控制和评估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进程的依据。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已经有各种软件包被开发出来;最常见的可在微机上交互式运行,具有完善的功能和报告生成能力。根据我们的经验,即便是对此最陌生的用户经过几个小时的实践后也可掌握各项主要功能。

本书的第二个目的是缩短中低层经理和那些有很强分析能力而缺乏组织培训或接触的技术职员之间的差距。对于向在读大学生和刚成为研究生的工程或商业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而言,本书不失为一本较为合适的教材。此外,本书也可供刚跨入此行业或想了解项目管理概念和技巧的人参考。

前言项目管理: 过程、方法与效益(第2版)包括基础理论的中心内容涵盖于一个学期的课程。在第 1 章结尾,列出了本书的目录大纲。第3章讲述经济问题,例如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折旧。根据本材料和相关附加注解,结合第5、6章分别讨论的评估方法和多标准决策技巧,可解释项目管理和工程经济的综合课程。此为众多大学生工程课程讲授的方向,而今经过多年来行业的发展和推进,已经成为主流。年轻的工程师往往在项目管理技巧方面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或在培训不足的情况下就走上了领导岗位。

撰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协力帮助,包括封面上未列出的人员。感谢选用本书第1版的师生,感谢他们这些年来的建设性和教益性的意见。关于本书的出版,非常感谢Lillian Bluestein 一丝不苟地校对并编辑文稿。也要感谢Chen Gretz-Shmueli 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探讨。最后,我们永远感激那些在校研究项目管理并费时费力辛苦收集和撰写新材料的学生。  

Avraham Shtub

Jonathan  F. Bard

Shlomo Glob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