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的部门法律,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万法之基础。它在法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不可或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高、实务性强且体系完整,被教育部确定为法学专业必修的14门核心课之一,在法学学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民法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体系,掌握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合同制度、人身权制度、继承制度和民事责任;使学生理解民法的基本理念,领会私法自治的精髓;并通过民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运用民法理论维护自身权益,树立私权神圣的观念,并能正确地分析和处理民事案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进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在结合我国《物权法》的基础上,为本、专科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该教材的撰写,注重实用性,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及编排上,既保持知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更重视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从而为培养精通法律规范、熟练法律运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 精选案例,突出问题。本书选择了大量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极易产生疑问的案例,在这些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个民法理论作支撑。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现象与本质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 体系完整,体例统一。为了便于读者掌握完整的民法知识,考虑到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本书先按照民法体系分为七编:民法总论、物权、债权总论、债权分论、人身权、继承权、民事责任。在每编下设章,每章先是核心提示、学习目标,然后是引导案例、具体内容、课后练习。其中在引导案例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提示,课后练习题型多样。
(3)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由于法律规定和法律知识比较严谨,且有诸多的专业术语,许多人对法律知识失去学习兴趣或者望而生畏。为避免此类情况,本书的作者在剖析案例、解释法律的过程中,注重既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尽可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法律规定和法学原理。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对现行民事立法作全面准确的阐释,在理论与体系上力求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台湾著名学者王泽鉴曾指出:“研究民法,不仅在于学习一门重要的法律科目,亦非纯为准备考试,乃在培养获得法律思维、理性判断事物的能力,并能精要地汇融了解规范债之关系、物权、亲属、继承等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更深刻地认识以人为本的司法秩序,及其所要维护、促进、实践之人的尊严、价值及自由、平等的理念。”本书编写人员愿为此目标竭尽全力。但因时间紧促,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各章分工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
刘慧兰(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第一、六章;
李皛(北京大学法学院2007级博士生):第二章;
李鹃(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第三、十、十二、十三、二十七章;
张翼杰(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第四、五、七、八、九、十一、十六、二十二章;
罗丽娅(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第十四章;
马爱萍(山西大学):第十五章;
吴春香(山西财经大学):第十七章;
刘香玲(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章;
贺娟(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刘澜(山西大学法学院硕士生):第二十五章;
郝思洋(太原师范学院):第二十六章;
吕惠(中北大学):第二十八章;
沈宁(中北大学):第二十九、三十章;
李麦样(山西警官职业学院):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章。
全书由张翼杰和李鹃审核、统稿。
编 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