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规划教材的系列名称根据学科基础和岗位群方向设置,为各高职高专院校提供“自助餐”形式的教材。各院校在选择课程需要的教材时,专业课程可以根据岗位群选择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可以根据学科方向选择各类的基础课系列。例如,数控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程可以在“数控技术系列”选择;数控技术专业需要的基础课程,属于计算机类课程的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和“计算机应用系列”选择,属于机械类课程的可以在“机械基础系列”选择,属于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可以在“电子信息基础系列”选择。依此类推。
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在建设本套教材的教学服务体系。本套教材先期选择重点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素材库、学习盘、学习指导书等形式的制作和出版,开发网络课程。学校在选用教材时,可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我们联系获取相关服务,并通过与各院校的密切交流,使其日臻完善。
高职高专教育正处于新一轮改革时期,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到教材编写,依然是新课题。希望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我们推荐优秀选题。反馈意见请发送到E-mail: gzgz@tup.tsinghua.edu.cn。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对已出版的教材不断地修订、完善,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服务体系,为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出版优秀的高质量的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前 言
实用软件工程与实训软件工程是介绍软件开发方法、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一门课程。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开发、使用、维护软件开始采用工程的方法,以求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在这种形式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软件工程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本好的软件工程教材对于学习者是必不可少的。
软件工程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交叉性学科,有关软件工程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依据高职高专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编写本书,把多年软件工程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成果溶入本教材中,在内容分布上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本书选材注意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与接受能力,以“实例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编写上,力求做到结合实际、注重应用、便于教学,注意内容的新颖、实用和系统性。在结构安排上,深入阐述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每章内容后面均附有小结和课后习题。
本书共分13章,系统地介绍了软件工程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 初识软件工程
介绍软件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软件的开发方法、软件生存周期及软件开发模型。
第2章 软件需求分析
介绍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步骤、需求分析的各种描述工具及需求分析的文档。
第3章 软件设计
具体介绍了软件设计的任务与策略、概要设计、模块和模块化、详细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及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
第4章 程序编码
具体介绍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程序设计风格、程序设计效率及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第5章 面向对象技术
具体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的概念、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及面向对象系统的实现。
第6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
具体介绍了UML的内容与应用领域、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及UML的动态建模机制。 第7章 软件测试
第7章具体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软件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白盒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步骤及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
第8章 软件维护
具体介绍了软件维护过程、软件的可维护性及软件逆向工程与再工程。
第9章 软件工程管理
具体介绍了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软件规模估算方法、软件项目的组织与计划、软件质量特性及保证措施、ISO 9000软件质量体系、软件配置管理、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工程标准与软件文档。
第10章 软件复用与构件技术
具体介绍了软件复用的定义和过程、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及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
第11章 软件工具与集成化环境
具体介绍了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工程环境及CASE技术。
第12章 综合实例--网站新闻管理系统
通过开发一个网站新闻管理系统实例,介绍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软件的全过程。
第13章 实训指导
通过5个实训内容,加深读者对软件工程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软件项目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杜文洁、白萍担任主编,王晓红担任副主编。第8章、第11章由杜文洁编写,第2章、第3章、第6章、第7章、第12章由白萍编写,第1章、第4章、第5章、第9章、第10章由王晓红编写,第13章由白萍、王晓红共同编写。另外,刘明国、丛国凤、李迎春、张玉龙、董生忠、马岩也参与了本书部分内容的编写。全书由杜文洁统稿完成。
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