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际物流单证实训教程》诞生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非常时期。由于全体编者近年来一直坚信“机电装备为外贸龙头”之理念,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即使在外贸行业“山穷水复”的困境中,仍然能够揭示出大有可为的进出口贸易之“柳暗花明的又一村”。既打得起人才仗,又占据机电装备产业的外贸,始终如日中天。这首先归因于原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李岚清20多年前的高瞻远瞩:“今后的外贸人才,应该是‘三懂型’,懂外语,懂外贸,懂技术;否则,将被无情地淘汰。”无论产业外贸,还是流通外贸,凡是“三懂型”和“机电装备型”的,从不言败。由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全面整合性”和“工程性”,即物流的本质。国际流通由谁主领?那就是“国际物流”了,因为它的“全面整合性”体现了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战略与战术。国际物流界早就将“进出口单证”划归“物流管理”范畴。国际物流的单证体系通过“三层两分法”,有机而有效地掌控着全部的进出口单证。所以,把进出口单证改称“国际物流单证”,也是源于国际物流的整合性与统领性。
本书所采用的题材均来自于企业前沿,全部与机电装备进出口相联系,其“机电工程性”可见一斑。这也是国家外贸方针的一贯指向,出口退税政策对这类产品从来都是最大限度地倾斜。这也非常顺应我国彻底参与国际大分工的潮流。
本书摒弃了“繁琐、混杂与散乱”的传统单证体系,以简明而合理的“三层两分法”指导学生,通过高效率的40学时(不包括测试时间),以大量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其基本具备独立上岗的技能条件。无论是应用,还是应试,本书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书主编戴正翔具有高级国际商务师职称和多项外贸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多年生产企业和流通外贸企业的营运经验,并在高校及社会上进行了多届学生和学员的教学与培训实践,这些学生和学员均在相应的国际物流岗位上创造了“老板认可的效益”。“三层两分法”即为其独创的“国际物流单证体系”。
本书由戴正翔进行统稿和编撰,并承担第1章、第2章和第4章的编写,第3章由翟士军编写,综合测试、附录部分的编撰及第1章的审稿工作由代湘荣承担。此外,范学谦为本书的法律事务顾问,杨如月对全书进行英文规范性校对,应汉刚为本书外贸业务顾问,熊国荣为本书国际物流业务顾问。
由于编写本书实属完全创新,不走传统和现有套路,加之编者学识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