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蒋璟萍,博士,1964年生于湖南道县。湖南女子大学督学、教授,礼仪教育研究所所长,并担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的首席专家,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礼仪教学与研究,擅长将礼仪学与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融会贯通,在礼仪和商业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方面有突出贡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礼仪的伦理学视角”,该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第一个礼仪研究项目。先后出版《礼仪的伦理学视角》、《诚信的伦理学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讲座》、《大学生创业环境论》等著作,主编教育部推荐教材《现代礼仪教程》。在《光明日报》、《管理世界》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7篇。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被评为“全国城市妇女巾帼建功标兵”,湖南省“三八红旗手”,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创造的“3+3"  教学模式为高校礼仪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为全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开设礼仪讲座近200场,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为民族的行为习惯,成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古人云: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礼仪具有维系社会和谐的作用与功能,从文化渊源看,礼仪作为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华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培育和谐文化,弘扬和谐精神的工具、资源和支柱;从社会渊源看,中国礼仪所具有的与国家制度相结合、沉淀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融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等特征,使它能对人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发生深刻的影响;从人性渊源看,礼仪作为善良人性的体现和理想人格的条件,是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动力。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礼仪素质,是建设和谐文化、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礼仪问题是我国历代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历史看,主要是从经学和史学的意义上探讨礼仪,也包括对传统礼仪的批判与反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为现代礼仪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社会生活的具体实际,开展了各种礼仪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相对于礼仪在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而言,礼仪的研究却明显滞后,特别是在教材建设上,我国现今出版的上百种礼仪教材中,介绍的都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礼仪知识,过于偏重规范性与操作性,实用性痕迹很重,理论性明显不足。涉及礼仪的历史传统及现代价值、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基本精神与修养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在教材的第一章“绪论”中匆匆带过,显得比较肤浅,而且许多教材是互相借鉴,理论综述部分大多一致,缺少研究与创新,难以从理论上讲清楚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关系,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关系,礼仪与个人修养、社会角色要求的关系,以至于读者在学习礼仪时往往会面对许多困惑,弄不清楚中国传统礼仪中哪些是可以继承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国外的礼仪规范哪些是需要学习的,哪些是不用借鉴的;礼仪的作用到底体现在什么方面;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到底如何定位才算恰当,等等。弄不清楚这些问题,人们知礼循礼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礼仪对人的规范性就会形同虚设。因此,高校目前普遍缺乏适合自身特点的礼仪教材。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综合有关礼仪学、民俗学、伦理学、交际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撰写了《现代礼仪》一书。

现·代·礼·仪 从结构上来看,全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篇,系统介绍了礼仪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礼仪的起源、礼仪的内涵、礼仪的功能与学习礼仪的途径,凝结了本书主编从交叉学科的视角研究礼仪的多年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基础理论的厚重性。第二部分为第二篇到第五篇,分别介绍了个人礼仪、公共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仪。这一部分不是简单地将各种礼仪规范组合成一个大杂烩,而是在认真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礼仪需求,精选出了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并从理论上强调了这些规范对学生的个人形象塑造、公民道德的养成、职业秉性的修养、国际交往素质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本教材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提高礼仪修养具有很高的价值,使他们能够借助教材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培养文明习惯,在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中掌握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等礼仪原则和相关知识。具体地说,主要有四个特点:  (1)将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  (2)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坚持以传统礼仪为基础、现代礼仪为主导;  (3)将中国礼仪与外国礼仪相结合,妥善处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4)将系统介绍与精简实用相结合,按高校学生的特点,选择好教学内容。

本书是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女子大学礼仪教育研究所、湖南商学院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主编蒋璟萍教授拟定了全书的提纲,副主编周红才、康琳、谭泽晶以及其他老师分别撰写了初稿:第一篇由蒋璟萍撰写;第二篇由康琳撰写;第三篇由周红才撰写;第四篇由谭泽晶、谌文、牛晓斐撰写;第五篇由王奕撰写。主编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润色和仔细的修改,最后定稿。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湖南女子大学、湖南商学院、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精心指导,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熊锦、湖南女子大学老师龚展校阅了书稿,湖南女子大学师生和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为本书的图片拍摄提供了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 者200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