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数量的增多,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形势愈加严峻。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普遍进入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收银员、库管、文员等工作,就业范围较以前发生了变化。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学习到的书本知识不能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在用人单位出现了中职毕业生不会“办事”、不敢“办事”的现状,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出现了脱节。

教学改革和教材创新是现代中职教育的重点,它体现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严格按照教育部“加强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和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性、够用性、内容定向性、可操作性为基调,以学生学习为切入点,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双主体论,即教材既是教师的使用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本系列教材针对当今的就业市场以及会计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组织多年从事会计课程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师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共同编写。重在实训,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交互性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目标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达到宽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目的。在写作上,本系列教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因此,本系列教材既可作为中职会计、金融、财税等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在岗培训和自学的参考读物。

编写中,我们参阅、借鉴、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专业资料,并得到了会计专业专家、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希望使用该系列教材的教师和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其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严宝山    

2009年4月于北京    

中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便学生较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快了经济立法的步伐,一系列新法规的出台、修订,都要求经济法教材必须改变旧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既掌握经济法理论,又能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书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等要求,对以往的经济法教材从内容上做了修改,以突出实用性;在确定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课时及学生接受情况。大量案例的加入、新的法规条文的补充、知识的延伸、问题的设计,都加强了互动性。在教材的编写上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形象、通俗易懂的原则。以案例实务为特色,对法规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使专业知识更加贴近学生,更利于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有些章节中案例的连续性,既将复杂的案例分解、细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书由李娟担任主编且负责修改、定稿,书中第一、二、三、四、六、七、九章由李娟编写,第五、八章由马剑新负责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经济法相关资料与书籍,在此向各位原作者表示感谢。另外,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与疏漏之处,敬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建议课时安排

序  号

内??容

课时(72课时)

经济法概述

8

公司法

8

合同法

14

市场管理法

10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8

会计法

6

票据法

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4

经济纠纷的仲裁与诉讼

6

编者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