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写的必要性
1. 社会背景
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数量的增多,使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形势严峻。
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独资企业法》的实施,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逐步提高。
2. 教育背景
在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指导教育,是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中职生职业能力和拓宽就业门路的重要措施,也是围绕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职教育改革,培养中职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
3. 学生背景
作为一名中职毕业生要开始创业,必须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并懂得经营、管理、发展自己的企业,这需要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为学生传授、培养相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
二、教材的定位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为目的,使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步骤,学会创办、经营、管理、发展小企业,掌握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三、编写的理论依据
1. 能力为本位理论
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以理论知识为中心,实践环节为验证知识的手段。
《小企业创业指导与财务会计管理》的编写将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性、够用性、内容的定向性、可操作性为基调,以学生学习为切入点,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2. 人的主体性理论
《小企业创业指导与财务会计管理》的编写将注重教育的双主体论,即本书既是教师的使用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3. 综合实践理论
本书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包含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方法等综合要素,本书中的专业内容包括了创业、法律、职业道德、会计、企管、公关、营销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多种学科。
四、编写的特色与创新
(1)“宽”:本书涉及面广,体现出综合化。本书涵盖创业教育、基础会计、公关、营销、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法、财政与税收等多学科。
(2)“专”:设计面虽广,但仍围绕财经专业(会计、金融)的特点,支持不同经济类专业的各专业化方向。
(3)“新”:①体例结构新。结构模块化,菜单式教学,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②内容新。符合最新企业创办流程要求、财务管理要求。③角度新。既符合教师教学用,又符合学生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交互性,使本书既是教材又是学材。
(4)“浅”: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与培养能力方面,以“必需”、“够用”和相对宽而浅的知识结构原则,淡化理论的系统性,做到理论适宜,够用为度。
(5)“实”:贴近实际,解决创办、经营、管理、发展的实际问题,突出实际操作需求。
(6)“引”:通过本书的编写,引导教法改革,变单一学科教学为综合学科教学,变以学习知识为主为以学习能力为主,寄知识于案例训练中。
总之,本书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交互性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目标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达到宽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目的。
五、体例结构
本书采用模块化、菜单式方式,将内容分解为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基本模块,每一模块下又设单元子模块,体例中蕴含菜单式模式。具体结构如下。
1. 目标单
目标单(即学习目标)描述模块学习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在完成本目标学习后应达到的标准。目标单的编写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准确描述,形成量化目标,使学生看到学习成功应达到的标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 方法单
方法单为学生提供本模块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达到目标。
3. 导入单
导入单用案例故事引出本模块相关内容,并设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4. 信息单
信息单是学生完成知识性目标所需要阅读的文字材料。要求紧紧围绕目标,内容全面,文字流畅,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具体包括如下几项。
实务范本:提供最新信息实务范本资料,让学生了解最新范例,并引导学生参与练习。
相关链接:相关知识的课外引申,重在深度。
小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重在广度。
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创业路上:以两个中职毕业生创业经历的故事背景为线索,贯穿教材各模块单元中。
5. 训练单
训练单是信息单的延伸与具体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两项。
(1)思考:对知识的深化,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操作技能性训练目标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活动单
通过设计“活动天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六、建议学时安排
序 号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1
模块一 运筹帷幄
6
2
模块二 步入企业
10
3
模块三 关注财务
10
4
模块四 运作发展
8
合 计
34
七、教材的编写人员
牵头人:魏健、花 峰
成员:魏健、高兰静(模块一)、张伟(模块二、模块四)、花峰(模块三)、张艳锋、王洋
VI
VII
编写委员会
顾 问:严宝山
主 任:魏 健
副主任:田雪洁 花 峰
编 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高兰静 郝卫红 李纪军 李建芬 李 娟
李 梅 李 鸣 马剑新 马 娟 吴 青
王 蕊 王 洋 张 伟 张艳锋 张艳华
郑华艳
156
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数量的增多,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形势愈加严峻。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普遍进入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收银员、库管、文员等工作,就业范围较以前发生了变化。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学习到的书本知识不能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在用人单位出现了中职毕业生不会“办事”、不敢“办事”的现状,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出现了脱节。
教学改革和教材创新是现代中职教育的重点,它体现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严格按照教育部“加强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和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性、够用性、内容定向性、可操作性为基调,以学生学习为切入点,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双主体论,即教材既是教师的使用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本系列教材针对当今的就业市场以及会计相关岗位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组织多年从事会计课程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师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共同编写。重在实训,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交互性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目标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达到宽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目的。在写作上,本系列教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因此,本系列教材既可作为中职会计、金融、财税等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在岗培训和自学的参考读物。
编写中,我们参阅、借鉴、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专业资料,并得到了会计专业专家、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希望使用该系列教材的教师和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其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严宝山
2009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