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效果的评价工作日益重要。对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效果的评价角度很多,作者主要关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电子政务应用绩效的评价工作。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是指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电子政务应用绩效是指信息化政务的应用水平,发展水平是应用绩效实现的基础,应用绩效是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联这二者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散见于全球各种研究报告。从目前获得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问题比较复杂,各国国情不一,价值观差异较大,各大研究机构也众口难调,目前,全球尚未形成一致看法;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价方面相对来说容易一些,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能够获得大多数同行认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很多,自1999年以来,一些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大学/研究机构(如欧盟、加拿大、英国、联合国、OECD、Accenture公司、TNS公司、Brown大学、New Jersey–Newark州立大学/Sungkyunkwan大学和国内的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新浪网、计世资讯、赛迪等)在密切跟踪全球电子政务发展动态的同时,发展出了各自的一套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一些国家的电子政务负责机构也推出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方法。这些电子政务评价体系均具备相对规范的指标框架结构,经历过6~7个年度的案例评价检验,并且在互联网上被各种研究论文和电子刊物广泛引用。

  但事实上,目前国际上对电子政务的评价工作大多既涵盖了发展水平,又包括了部分绩效的内容,也有一些纯粹测评发展水平或者应用绩效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对单个电子政务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研究文献。但总的来说,除了一致认同“以公众或用户为核心的测评视角”外,诸子百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千差万别,很多评价体系存在理论基础缺失、理论基础不完备、测评思想混乱、杂质指标较多、多测评视角等问题。

  目前,国内外一般把电子政务评估划分为政府外评估和政府内评估(易小国,2005)两个方面。政府外评估主要是由第三方组织、咨询公司以及学术机构开展的评估,如埃森哲、Gartner等知名咨询公司以及大学等研究机构;政府内评估顾名思义就是由政府自身开展的评估,如联合国、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政府组织都开展了对自身电子政务建设效果的全面评估。

  作者认为,电子政务评价应该以测评“政务”为核心,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特别是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兼顾其他公共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只是实现电子政务的手段,而非目的。从评价方的身份来划分,有内评估和外评估之分;从被评价方的社会覆盖范围来划分,有项目评估、行业评估和地区评估之分;从评价内容的深度来划分,有网站评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之分,等等。总之,不同的划分尺度均基于同一个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面一般要求一级指标的各项权重在理论上等同,次优选择是保持同一量级,因为这样可以尽量降低人为因素或者随机因素在具体测评过程中引起并放大的测评误差。作者在设计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充分采用了这一原则。作者认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价关注的是政务的信息化水平,反映的是信息化政务创造公共价值的能力,本书基于这一理论假设全面展开。

  本书成稿除了包含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外,还凝聚着作者许多同事、领导和导师的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文中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杨云飞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