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世纪70年代末,原对外贸易部鉴于我国外贸事业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但培养外贸人才的专业书籍极为匮乏,随即迅速作出决策,从上海、广东、辽宁和天津等省、市外贸院校中抽调十几名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外贸实践经历的教师,组建“外贸部教材编审组”,任务是尽快编写出急需的对外贸易专业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籍。编审组全体成员采取了“集中讨论,分散撰写”的办法,在完成本身授课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找资料、写大纲,大家不辞辛苦,奋力拼博,仅用一年时间,便推出了使用达十几年的外贸院校统编教材《进出口业务》。此后,又陆续推出诸如《进出口业务案例选编》、《商品进出口业务》及《国际贸易惯例法律规则选编》等颇有分量的参考书籍近十种,达300万字,极大地弥补了当时对外经贸专业参考书籍严重不足的状况。所有由编审组编写出版的书籍,都获得了“全国经贸行业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的殊荣。
笔者有幸,当年曾作为“外贸部教材编审组”成员之一。小组成员虽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促进我国的对外经贸教育事业尽快发展。因而形成了一个相互帮助,紧密团结的集体。经过不懈努力和忘我拼搏,全组成员在较短时间内就超额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编写任务。编审组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长时期激励着笔者去努力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笔者先后出版了两本有关对外贸易的书籍,本想一鼓作气,将近年来亲自处理过的案例整理付印,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次在海内外友人的催促下,特别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鼓励下,笔者信心倍增,经过和几位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本书的编写。
本书之所以命名为《新编进出口业务案例精选》,因编审组曾于1982年推出《进出口业务案例选编》和《进出口业务案例精选》,本书加上“新编”两字,含有传承编审组当初形成的工作作风之意。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案例内容较新,除极小部分选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代表性的资料外,大部分选用新世纪的资料,个别案件直到交稿付印时尚未完全结案。
(2)书内所有案例,均系笔者亲历参与处理或独自解决的。大部分案例由笔者亲自撰写,其余则由笔者口述案情及处理过程,参编人员记录后再加上分析意见撰写成文,再经笔者审阅修改定稿。本书内所有案例都属第一手资料,没有任何“转载”或“引用”其他刊物现有材料的情况。
(3)本书选用的案例,既有出口贸易,又有进口贸易;在运输方式上既有海运,也有国际铁路联运和多式联运;考虑到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因此把规避货款风险列为重要内容,除较多选用信用证方面的案例外,也选用其他诸如托收及汇付方面的案例。
(4)本书附有一些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惯例和规则,可作为读者解决贸易纠纷的依据。
(5)为了使案例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又不泄露有关“商业秘密”,书中案例的地名用英文字母代替,当事人均冠以假名。如出现当事人名称与内容与外界有雷同的现象,只能认为纯属巧合。
应该指出的是,本书的各个案例中列出的解决贸易纠纷的办法,是笔者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来并用于解决纠纷的,现在经过分析、总结,作为业务资料供广大读者参考,而并非将本书中处理案情的做法,作为解决贸易纠纷唯一、最好的办法向外推荐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深切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陈国武
2009年3月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