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中国汽车高速发展。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934.51万辆,汽车销售达到938.05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汽车生产大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汽车消费大国。2008年全国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1947万辆,相当于每百人拥有1.5辆轿车。2007年我国拥有汽车驾照的人数为10708.71万人,家庭轿车普及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2004年北京家庭轿车达到100多万辆,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超过20辆; 而根据2006年12月底的统计,北京每百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已达到30辆。如果按国际上流行的说法,把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0辆作为进入汽车社会的标准,那么北京于2004年就已进入汽车社会。
目前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也已经达到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20多辆。而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国民收入每增加1%,机动车拥有量就会增加1.02%~1.95%,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2000美元时,小汽车拥有量增长进入高峰期。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2007年为2360美元。据此,可以预计未来3~5年里,我国将有更多城市进入汽车社会。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地区差别很大,各省市进入汽车社会有先有后,但就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已开始进入汽车社会。
在汽车社会到来的新时代,人人都与汽车密切相关,我们都已成为汽车人。
但是,汽车在给中国人带来快捷、方便、舒适,并帮助大家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的麻烦也如此严重: 难以忍受的道路拥堵,令人胆战心惊的交通安全,日益恶劣的大气环境,居高不下的油价和无处停车的烦恼等。
在这个汽车社会里,开车人也变得越来越浮躁,违章抢行、超速、超载都是家常便饭,车不让人、人不让车,汽车与人挤,汽车与汽车挤,行人闯红灯都无所谓,酒后开车还理直气壮,不仅行人时刻提心吊胆,开车人也感到很不安全。
由此可见,汽车与人类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成了再也不能回避的问题。
汽车与社会不和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汽车增长速度太快。一些中国汽车企业为了追求销量上升,频繁推出新车,不断降价促销; 有些厂家为了在价格上赢得竞争优势,不惜偷工减料达到所谓降低成本的目标; 推出的所谓“新车”,也是换汤不换药。用时下一些专业人士的说法: 看得见的地方越来越花哨,看不见的地方越来越简化,简直有点类似旅游公司的“零团费”旅游,表面上看在为消费者让利,实际上是在给消费者设陷阱。
上述种种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国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和谐”在一定意义上是针对诸多“不和谐”而来的。要实现和谐的汽车社会就必须逐步解决中国汽车社会发展中开始凸显的这些不和谐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说,实现和谐汽车社会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在中国建设和谐汽车社会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为研究解决中国汽车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可以用一种基于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原则的系统工程方法。为此,首先要对汽车大量进入社会所面临的形势有全面的思考,然后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各种矛盾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使汽车这一现代交通工具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我们认为,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第一要实现车与资源、环境、人的和谐发展,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交通安全的汽车社会是我们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有必要进行节能、减排和交通安全三大工程。
第二,治理道路拥堵是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重要部分,因此用系统论分析方法探讨缓解道路拥堵的策略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第三,建设公平、高效、安全、守法、文明的和谐交通是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核心,需要政府各部门和全体交通参与者共同努力。
第四,加快道路建设和汽车回收利用在构建和谐汽车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第五,构建和谐汽车社会有赖于健康的汽车文化,因此探讨先进汽车文化的内涵,着力在汽车企业和交通参与者之中培育公共道德,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汽车文明,特别是在我国建立制度性汽车文化意义重大。
第六,汽车产业的相关部门要同心协力支持和谐汽车社会的建设,比如加快停车场建设,解决停车难问题,加快发展汽车维修业和汽车租赁业,做到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等。
第七,汽车生产和消费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完全依靠厂商和消费者的自发行为,不能保障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不能保障形成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汽车社会。因此,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等法律手段、强制性标准等技术手段、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以调控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鉴于完善政策法规对保障汽车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故需要深入研究有关的政策法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监管办法。
第八,根据预测,在21世纪汽车将驶入“氢经济时代”、“休闲时代”、“地下时代”和“智能化时代”,这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十分深刻和全方位的,对此我们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使汽车社会成为一个更成熟、更和谐的社会。
上述建设和谐汽车社会的8个方面也就是本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本书以建设和谐汽车社会为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最新资料,并且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分析与综合,所得结论对我国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决策人员和交通、建设等部门的管理干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牵涉的知识面广,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可作为高等学校车辆工程(汽车)、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必须指出,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内设置的汽车专业,都是把汽车作为一种产品,并以此来组织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如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其实,汽车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等都有密切关系。发展汽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汽车社会的建立更有赖于汽车业的健康发展。可是当今我国汽车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与汽车发展有关的多方面知识,他们只知道就汽车论汽车。因此立足于汽车专业的教育改革,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希望把它作为汽车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眼光更远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真正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思维的汽车工作者。
本书以建设和谐汽车社会为主线把与汽车发展有关的各种问题有机地串联起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特别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经验,举例生动、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力求做到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强。本书可供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的汽车爱好者阅读。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有关著作和报刊、杂志上刊登的相关资料,在此向所有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庄继德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