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房地产估价是现代房地产管理、开发经营、投资交易、抵押贷款、课税保险及企业重
组等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房地产估价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这一方
面要求国家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估价行业,另一方面要求有一大批能科学系统地把握房地产
市场脉搏的房地产估价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优
秀的教材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编著了
这本《房地产估价》教材,以期能为房地产估价人才的培养尽微薄之力。
本教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和《中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
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吸收了作者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房地产
估价的理论、方法及具体应用。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
新颖性和可操作性,力求科学规范、富有特色。与现有主要教材相比,该书吸收了房地产
估价的最新知识,内容体系更加完善,逻辑关系更加合理,分析方法和知识思想更加新颖,
对提高授课效果更为有利。
首先,教材的章节安排更具系统性。全书共四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涵盖第一章至第
四章,主要阐述与房地产估价有关的基础知识,如估价的含义与特点、房地产价格的特征
及影响因素、房地产估价的原则与程序等;第二部分涵盖第五章至第九章,为教材的核心
内容,重点介绍常用的房地产估价方法,主要分析了各种估价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
计算公式和相关应用等;第三部分涵盖第十章至第十二章,主要介绍地价评估的一些独特
方法,包括适用于城镇街道两侧商业用地估价的路线价法、城镇土地定级、有中国特色的
基准地价评估和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第四部分涵盖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介绍房地产评
估的相关实务,包括房地产估价报告的撰写、国外房地产估价制度的介绍及房地产估价信
息系统的建设等。四部分内容脉络清晰,既相互联系,又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其次,教材的结构安排更具逻辑性。每章之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了读者学
习本章的目的性;“导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突出了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又明确
了本章的重点;每章内容结束后有“本章小结”,是对这一章内容的提炼与总结,有利于
读者分清主次,消化吸收本章内容;安排的“综合练习”是检验读者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
况,根据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的要求,不仅题目类型丰富多样,而且题目内容针对性强,真
正使读者能够学以致用;最后安排的“推荐阅读资料”及“网上资源”为读者在基本方法
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一章自成体系,逻辑性强。
最后,教材的内容安排更具实用性。在知识内容上,突出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根
房地产估价
X
据实际情况,对重要知识点增加了适量例题,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对各种估价方法进行
实例教学,所选估价实例大多直接来源于实际的估价报告,增强了说服力,使读者可以身
临其境地体会估价的真实性,强化对估价实践重要性的认识;用图的形式对各种估价方法
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增加了直观性,使读者能系统地掌握各种估价方法;教材内容立足
于中国房地产估价实践,同时为了与国际评估行业接轨,专门介绍了其他国家的估价制度,
力求使读者开阔视野;为体现先进技术对房地产估价的促进作用,开发了房地产估价信息
系统,突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估价中的应用。
本书是编著层次的本科教材,内容融入了作者的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具有
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除了可以作为本科生授课和培训使用之外,也可作为房
地产估价师考试的参考教材,还可作为从业者的工作参考书。
在教材的编著过程中,笔者得到了国内同行业专家、学者和房地产估价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的无私帮助和有益建议,感谢青岛衡元德地产评估策划
有限公司高庆振估价师在实践方面给予的指导。同时,还参阅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论
文,在注释或参考文献中都有专门列示。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为本教材的出版付出了
巨大心血。在此,笔者对相关作者和编辑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笔者水平、能力有限,书中仍存在一些错误或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以便
下次修订时加以完善。
作 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