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前言
修订说明
本书原名《新编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自2006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术同仁的大力支持,作为福建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2009年获得了福建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项目二等奖。鉴于近几年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和重大事件,我们对原书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国际金融危机理论”一章增加了次贷危机的相关内容;考虑到大多数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都专门开设了《国际结算》课程,故删除“国际结算”一章和相关的附录;“欧洲货币联盟”一章中的“欧洲金融市场与欧元”一节改为专题阅读材料“欧元与欧洲金融市场”;根据当前主要货币的汇率对各章的汇率数据进行了调整,同时对全书的数据按照国际金融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更新;个别章节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删减;订正了原书中存在的少量错别字。经过修订,力争使本书能更及时地反映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最新状况并更适合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
写作宗旨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货币信用关系和资金融通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在国际间运作的货币和资本以及由于货币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所引发的一系列金融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的今天,精通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能够使我们更加准确地分析复杂的国际经济和金融问题,帮助我们以更高的效率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完整而准确地将国际金融学这门学科的全貌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在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后,通晓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是本书写作的宗旨。
内容安排
国际金融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国际金融理论、国际金融实务和国际金融制度。本书的内容安排就是按照上述三个方面分三篇展开的:第一篇,国际金融理论部分,共有六章,主要介绍国际金融学的五个理论支柱,即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货币一体化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对理论的阐释,遵循由经典到现代、先易后难、逐渐深入的顺序。第二篇,国际金融实务部分,共有两章,包括当今最主要的两类国际金融业务操作,即外汇交易和国际融资。对实务的阐述,我们首先介绍各种实际业务操作的原理和规则,在此基础上,介绍各种实际业务操作的最新发展。第三篇,国际金融制度部分,共有四章,主要介绍与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相关的制度因素,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和欧洲货币联盟。
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有关章节,我们还编写了案例和专题阅读材料,附在相应章节之后。此外,为了使读者能够检验和巩固学习的成果,我们还编写了适量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
本书特色
1. 专业术语定义的权威性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是国际和国内金融学术界所公认的、最权威的金融学参考工具书之一。针对当前众多教科书对专业术语定义不统一和不规范的现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学术歧义,增强本书的普遍适用性,本书对重要术语的定义参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定义,并给出重要术语相对应的英文,以便读者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相关的外文文献。
2. 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
国际金融学是理论与实务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国际金融学教材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密切联系。理论方面,对国际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详细的阐述,使读者可以接触到国际金融的学术前沿;实务方面,使读者对国际金融实务操作和流程有深入的了解。
3. 核心明确,体系紧凑
金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货币资金,而国际金融学是研究货币资金在国际间流动、运作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金融行为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可见,货币资本仍然是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核心,但它所研究的货币不再是在一国国内使用的货币,而是国际货币或外汇,所以本书以外汇作为切入点,以汇率作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叙述,体系结构合理紧凑。
4. 立足于实用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立足于实用来进行教学,学生将学到更多课程之外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快速地适应在课堂之外的实际工作,必须教会学生必要的金融技能,特别是教会他们读懂诸如The 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等主要金融出版物上刊登的金融信息和新闻。鼓励学生们阅读金融信息和新闻,将有助于他们理解并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为达到上述目标,本书在各个章节,特别是国际金融实务篇的各个章节详细介绍了通过专业的金融出版物获取金融资讯信息的方法以及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过程。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习。相应的章节后附有适当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
5. 较强的灵活性
由于不同教师的学术背景不同,不同学生所学专业对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也不同,因此各个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也会有很大差别,这在客观上要求国际金融学教材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各方面、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需要。本书的编写体系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以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对于金融学专业,有必要将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对于其他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自身对理论或者实务的侧重,对有关章节加以一定的取舍。例如,经济学专业可以着重讲授国际金融理论,而不必过多涉及国际金融实务操作。
编写分工
本书是福建省《国际金融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由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日东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赵林海副教授共同编写。本书既凝聚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国际金融学的教学经验,又充分吸收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国际金融学教材和研究论文的精华。全书共十二章,第一、二、五、七章由胡日东编写,第三、四、六、八、九、十、十一、十二章由赵林海编写。
致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的国际金融学教材和研究成果,在此向这些文献的著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本书受到福建省国际金融学教学团队和福建省数量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支持。
最后,我们诚恳地指出,本书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本书的进一步修订完善。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