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清华美术》自2005年面世,已经出版了10卷。在杜大恺先生的主持下,《清华美术》以严谨的学术面貌博得了同行的尊重和喜爱,在学界逐渐确立了威望。去年,我突然被告知要担任《清华美术》的主编,事后得知是杜老亲自举荐的,这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骤然重了。这种压力其实来自一种思维的惯性,那就是继任者一定要比前任做得好,否则就难免受到诟病。正在纠结中,突然得到张仃先生离世的噩耗。2010 年2 月21 日上午10 时,94 岁高龄的张先生驾鹤西游,他不仅带走了一段珍贵的历史,更宣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张仃先生对《清华美术》是寄予厚望的,他曾以篆、隶两种书体为之题写了书名。当我满怀崇敬地凝视张先生的两幅遒劲有力的书法时,突然感到释然了。毕竟,有那么多前辈和同道关心和支持着《清华美术》,我该感到欣慰才是,为什么总想超越呢?艺术世界随时代而变,用不同的视点,同样的努力,为人们呈现纷繁的面貌和观念,这就是价值和意义所在。今后的《清华美术》,将会继续保持其学术性,探讨国内外美术界的热点问题。同时,它还会为当代艺术家留有更大空间,使之成为展示艺术家风采的园地。2010 年3 月8 日,美国画家约翰· 沃克(John Walker )教授的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在开幕式上,袁运甫教授热情洋溢地致了开幕词,由衷地赞美了这位坚持抽象绘画创作的艺术家。这个展览和本书想要讨论的内容不谋而合,那就是当代抽象艺术。最近几年,抽象艺术在中国艺坛开始逐渐活跃起来,相关的展览和讨论层出不穷。但是,对抽象艺术做学术上的梳理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与其将这个西来的概念泛化,认为抽象艺术中国古已有之,或者另起炉灶发明新的名称来生硬地对中国与西方的抽象艺术加以区分,不如回到这个概念原始的含义。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种相互交织的潮流。第一种是强调艺术家主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潮流;第二种是专注于表现艺术家内心和想象中的事物的幻想(Fantasy )的潮流;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抽象(Abstraction )的潮流。今天,我们所说的抽象艺术,就是指在第三种潮流中出现的拒绝对自然进行再现的艺术形式。它不等于艺术创作中从自然或对象中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着完全独立的美学基础的纯现代现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的象征主义艺术对绘画的纯形式特征的强调。1890 年8 月,年仅19 岁的法国纳比派画家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 )在《艺术与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传统主义解说》的文章,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定义:“记住,一幅画在成为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某些逸事之前,实质上是用各种色彩按一定的秩序覆盖的一个平面。”1 在这里,他将形式从绘画的描绘性功能中独立出来,为20 世纪抽象艺术的诞生做了准备。抽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首先,人种学博物馆的开放为艺术家展示了其他文化和文明的艺术形式,这促使艺术家将自己从传统的再现方式中解放出来,日本艺术曾经影响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画家,立体主义的探索则明显受到非洲艺术的影响。其次,19纪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传统对艺术家的影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瓦西里·康TSINGHUAART S 1 H. H. Arnason, History of Modern Art, third Edition, Harry N. Abrams, New York, 1986, p.64. 定斯基(Vasily Kandingsky)、弗朗西斯科· 库普卡(Frantisek Kupka )以及稍晚的彼得·蒙德里安(Pietondrian都在神智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抽象绘画。通常,我们将康定斯基在1910 年创作的一幅抽象水彩画看成是第一幅抽象绘画,而他的《论艺术中的精神》则成为影响广泛的理论著作。再有,就是19 世纪科学理论的影响,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 )就深受米歇尔-欧仁· 谢弗勒尔(Michel-Eugene Chevreul )和奥登· 鲁德(Ogden Rood )光学理论的影响,而德劳内的作品进一步影响到了青骑士社艺术家弗朗兹·马克(Franz Marc )和奥古斯特· 麦克(August Macke)等。20 世纪20 年代,由于艺术家社团、学校和期刊的涌现,抽象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得以迅速传播,如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构成主义、德国的包豪斯和法国纯粹主义艺术家创办的《新精神》杂志等。后来由于政治原因导致大量艺术家从德国和苏联聚集到巴黎,使那里成为抽象艺术的中心。在30 年代,巴黎还成立了抽象-创造社(Abstraction-Creation),其成员包括阿尔普、德劳内、库普卡、凡·杜斯伯格等。但是,此时影响更大的是超现实主义,抽象艺术不过是诸多艺术形式中的一个。直到40 年代中期,西方艺术的中心由于战争的原因从巴黎转移到美国纽约,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使抽象艺术的探索达到了顶峰,远远超越了其他艺术形式。此后,极少主义、后绘画性抽象、硬边抽象以及光效应艺术都可以看做是抽象表现主义之后,西方形式主义探索的极端发展。到20 世纪60 年代末,各种抽象和再现性艺术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国际性的观念艺术也可以看做是抽象艺术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直至今日,在西方艺术世界中,仍然活跃着像约翰·沃克和肖恩·斯卡利这样的抽象艺术家。事实上,中国的抽象艺术接受的就是来自西方的传统,这个概念的主体是非常清晰的。理论家们探索中国独特审美语言的热情和努力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但是一定要避免故作姿态的无病呻吟。我们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信心,但也别畸形发展成认为中国文化无所不包。就像当年喇叭裤刚刚流行的时候,马上有人出来论证说,此裤中国古代即有,以画像石为证。2010 年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