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教材与理论教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互为配套。实验教材既可以自成体系、独立成课,凸显实验教学的地位,也可以与理论教材配套使用。

    本教材定名为《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主要基于如下考虑:①实验技术既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该学科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②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课仅仅是理论课的附属品。在教材建设方面也是重理论教材而轻实验教材,实验教材多为“实验指导”,在内容上也是采取实用主义,以简单、够用为度。实验技术有些编入理论教材,有些编入实验教材,难以自成体系。③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其地位,有些学校实验课单独开课,增加实验课技术含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教材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在编排上力求新意,以实验技术为线索进行编排,每一章介绍一项技术,并配有相应实验,使学生在系统了解有关技术的同时,通过动手实验而得以强化。

    本教材内容包括16章:如何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从组织中分离纯化生物高分子——高分子制备技术;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技术;将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分开——层析技术;分离带电粒子的有效手段——电泳技术;利用离心场沉降高分子——离心技术;利用碱基互补探查核酸序列——分子杂交技术;微量DNA体外扩增——PCR技术;阅读遗传天书的第一步——测序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转基因技术;去除动物体内某种基因——基因敲除技术;21世纪的生命科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分析——EMSA和ChIP技术;蛋白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酵母双杂交等技术;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技术创新;确保实验技术的最佳效果——实验室管理。这些内容基本反映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体系的整体面貌。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人员来自全国13所医学院校,他们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本教材凝聚着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本教材的编写得到有关院校的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尤其是成都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为本教材的“编写会”和“定稿会”提供了很多帮助,有关领导和专家参会指导,使本教材的质量得以保证。尽管如此,本教材仍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殷切希望得到广大师生的批评指正。

                                                                王玉明

                                                            2011年6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