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下简称《抗震规范》)已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抗震规范较“2001规范”在技术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反映了我国近10年来建筑抗震的新技术和设计经验。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和广大读者对新规范的学习,根据高职高专土建专业的教学大纲,并参照新规范有关内容,编写了《建筑结构抗震》一书。它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建筑工程实用技术丛书” 之一。
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反应的计算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计算原理。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 抗震设计原则,场地、地基与基础,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多层砌体房屋。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在解释和说明规范的一些条文、公式时,力求简明扼要、便于理解,特别对规范以下的一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1) 对土的液化初步判别式作了较详细的解释,并对初步判别式的图解作了说明。
(2) 对土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公式中的系数来源作了说明和推证。
(3) 对底部剪力法等效重力荷载系数0.85的来源作了说明,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4) 对《抗震规范》取竖向等效重力荷载系数为0.75的来源作了说明,并发现它相当于将高层建筑、烟囱和高耸结构看作是等截面、质量均匀直杆的等效重力荷载系数。
(5) 划分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目的在于,对不同的抗震等级房屋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因此,在应用《抗震规范》中表6.1.1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烈度时,应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3.0.3条,在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中采用抗震措施要求的设防烈度。
(6) 给出了框架结构最不利内力组合的简洁计算公式。
(7) 对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ζN的公式进行了推证,并对《抗震规范》 ζN值表进行了细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所叙述的概念和规范的有关条文,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供读者参考。在编写本书时,参考了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献和专著,谨向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可能有疏漏之处,特别是有些看法仅为一孔之见,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