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不断显露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延续,今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国际经济秩序加速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和国内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成熟,都将为我国经济合作事业提供新的契机,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进入减速调整期,国内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再加上这些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如粗放型的对外经济合作增长方式、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外资利用效率低下等,使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对于日趋多样化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方式,迫切需要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本书着重围绕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问题,通过对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和合作方式的诠释,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具体实践,分析我国和几个经济大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使读者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希望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书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使用。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要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最新趋势,使教材为提高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根据这一基本精神,在本书中,我们特别设计了“典型案例”、“研讨案例”(供学生专题研讨)、“延伸阅读”等栏目,力求实现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与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并重的专业培养目标。
本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1. 系统性与逻辑性相结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知识,理论框架明晰,逻辑脉络突出,便于读者掌握课程内容。
2. 新颖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本书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数据资料,反映国际经济合作领域中最新的发展动向,在内容安排和分析角度上尽可能具有前瞻性。
3.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本书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特别注重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和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实践的紧密联系,针对性更强。
本书由浙江万里学院江沿、孙雅玲、黄锦明共同编写,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至第5章由江沿编写,第6章至第9章由黄锦明编写,第10章至第13章由孙雅玲编写。全书由江沿统稿。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吸收了许多同行的宝贵意见,并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时间关系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欠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2年6月于浙江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