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管理学(也称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基础等)是国内高校所有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覆盖面非常广泛。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中国MBA教育的兴起,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因而我国高校管理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管理学》同类教材出版数量繁多。目前,我国出版和使用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从欧美国家直接引进的原版教材,部分优秀教材被翻译为中文;第二类是由国内学者参考国外管理学名著编写的教材。虽然已经出版的国内外《管理学》教材数量很多,但是经过使用和对比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如管理维度划分混乱、管理知识相互割裂、知识体系不完整、管理应用领域知识缺失、“洋教材”和“洋案例”脱离中国国情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张智光教授带领的教改研究团队在长期管理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2000年起开始从事管理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2002年,张智光发表了管理学教改研究论文《管理科学教育和实践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管理学教改的基本设想。同年8月,出版了《管理学原理(第一版)》,初步形成了以层次维、领域维和过程维为三维逻辑框架的管理学教材体系。教材出版后,受到学生、教师和其他读者的广泛好评,极大地鼓舞了下一步的教改研究工作。随后,张智光先后发表了《战略、战术、作业管理:多层次一体化运行》、《企业战略—战术—作业多层次管理的二维特性与一体化机理研究》、《面向集成化MIS的三维管理体系结构及其集成计划与控制》(EI收录)等相关论文。2006年,在对管理计划过程与决策过程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编著出版了教材《决策科学与艺术》,张智光又先后发表了《决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基于决策科学体系的分析》、《决策机构的系统模型及其运行机理研究》、《决策者SRS综合素质的矛盾—调和模型及其优化思路》等相关论文,为管理过程学派和决策学派理论的融合奠定了基础。2007年,《决策科学与艺术》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我们申报的“基于三维体系的管理学精品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2009—26)资助,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学术平台。同期,张智光主持的科学研究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32B08)“林纸一体化运行模式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059)“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共生理论与模式研究——以中国林—浆—纸产业链为例”等,从产业链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角度对三维集成管理提出了理论需求。2009年12月,张智光出版了专著《管理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系统地创建了三维管理金字塔理论体系,为上述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共同的理论基础。该专著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高度褒奖,并于2011年荣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9月,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编著出版了《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二版)》,对《管理学原理(第一版)》进行了“再造式”提升,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张智光还发表了《过程—路径—层次三维集成管理控制模型》(EI收录)等相关论文。此后,我们研究团队的陈岩、张浩、吴远征等教师先后发表了数篇相关教改论文,赵航老师编写的管理案例入选第三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本书以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2009—26)“基于三维体系的管理学精品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报告为主体,结合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基于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的管理学精品教材与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总结。本书与《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二版)》一同构成管理学精品教材与教学改革研究的两大成果,本书是教改研究成果,后者是精品教材成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支撑。本书主要阐述国内外现有教材的问题分析、管理学精品教材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教材编著的框架及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设计、教改成果的实际应用等内容,为精品教材的建设、使用、教学以及进一步的教改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分析、理论探究、企业问卷调查、校友座谈会、学生和教师反馈信息收集处理等方式,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第一,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参照系统工程的Hall三维体系结构,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众多管理学科及课程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纳入统一的科学体系之中,构建包含管理领域维、层次维和过程维的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结构。从而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并使得后续多门管理课程在这一体系中能够找到确切的定位,解决管理学知识割裂的问题。第二,运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领域管理之间的集成化运行机理,以便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原理在企业的应用背景,便于理解和掌握后续相对抽象的管理理论知识。第三,将战略管理理论推广到战术和作业管理层,研究战略—战术—作业多层次管理系统及其集成化运行机理,以便学生掌握各管理层次的特点、差异与联系。第四,将决策科学理论、现代工程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等与各过程职能的经典管理理论相结合,构建包含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各管理过程的系统化理论体系,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整体地掌握各管理过程“丛林”般纷繁的理论知识。第五,以企业管理为背景,通过建立三个管理维度的两两关联矩阵和三维集成管理系统模型,研究三维集成管理的运行原理,以便学生从更高的视角全面掌握和使用管理理论体系。最后,将三维集成管理教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现实的管理问题,使得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融为一体。

本书共有九章,分为体系篇、维度篇和集成篇三篇,其具体的逻辑结构与篇章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体系篇包括第一章“管理学教学核心体系的教改研究——基于三维管理金字塔”、第二章“管理学演进体系的教改研究”、第三章“管理学教学辅助体系的教改研究”、第四章“管理学教学延伸体系的教改研究”;维度篇包括第五章“管理领域维的教改研究”、第六章“管理层次维的教改研究”和第七章“管理过程维的教改研究”;集成篇包括第八章“三维集成管理的教改研究”和第九章“三维集成管理教改成果的实际应用”。第一章研究管理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总体问题及改革的思路,建立基于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的管理学教学核心体系,设计管理领域维、管理层次维和管理过程维以及三维集成管理的教材编著总体框架;第二章是对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综合阐述,即对管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动态的演进脉络及其教材编著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研究与管理学教学核心体系并列的管理学教学辅助体系和教学延伸体系,主要研究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的教改问题;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从管理领域维、层次维和过程维三个维度,对管理学教学核心体系的教改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探讨管理学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第八章针对现有管理学教材中各维度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探讨三维管理金字塔集成管理思想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第九章介绍本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除第九章外,各章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改问题、教改思路、教材框架和教学方法。由于各章的特点不同,这四方面内容的具体安排略有差异。

 

本书的逻辑与篇章结构

本书的研究和写作分工如下:张智光为课题负责人,研究本专著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设计本专著的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撰写部分内容,并对全书内容进行详细修改和统稿;谢煜参与各章节具体内容的设计,完成了部分章节的统稿和修改工作;第一章由张智光(第一~三节)、高梅(第一节)、张玉(第二、三节)撰写;第二章由郑庆华撰写;第三章由陈思(第一节)、赵航(第二节)、王攀博(第三节)撰写;第四章由吴远征(第一节)和陈岩(第二节)撰写;第五章由张浩撰写;第六章由赵航撰写;第七章由谢煜撰写;第八章由魏尉(第一节)、孙博文(第二节)、姚惠芳(第三节)撰写;第九章由陈奇(第一节)、王芳(第二节)、张兆锋(第三节)、张智光(第四节)撰写。除以上著者之外,本书还得到蔡志坚、杨加猛、宓燕等同仁的支持和帮助,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可以作为高校管理学教师的教学指导书,也可以为教育研究者、科学研究者和研究生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依据。

管理学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是提高我国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开展得比较少,还有许多教改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教育工作者和实际管理者共同参与管理学教材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中国管理学教育和教学的进步!

                                                                                                               著者

                                                                                                      2012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