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再编而成,保持了第1版的鲜明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部分工科类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而且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主干课程。由于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原来基于学科知识的教材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而目前高职层次的教学中也没有合适的教材,除个别专业图书讲述了机电一体化案例外,其他教材的编排均沿用了本科层次教材编写的模式,即学科性强,而应用性不够,这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编者根据工厂的实际应用,牢牢把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多年的工作教学经验与研究工作,编写了本书,旨在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本书以项目形式进行编写,定位为高职机电类和自动化类专业,实用性和适用性强。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第8章,即自动门机电传动与控制。同时,对第1版的文稿进行了重新校对,修正了文字错误、重新绘制了部分图形、对个别章节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了微调,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课程内容实用性、适用性强

  本书的编写以我国当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为载体,通过分析设备的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原理,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项目的操作分析,促成学生技能素养的形成。

2. 理论知识具体化

  本书以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为项目,系统地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通过项目说明、知识链接、项目实施、检验评估、拓展实训和问题解析等环节,提升了读者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机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机电一体化教材以学科知识构成进行编写的弊端,更加符合高职层次的培养目标。

3. 知识应用系统化

  本书编写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知识的应用系统地分解到每个项目中,从普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复杂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和跳跃,使学习者能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

4. 教材框架便于教学

  本书在体系架构方面,每章开头均介绍了本章知识学习目标与技能目标。通过项目案例引出本章的知识。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检验和拓展实训,融合、贯通和巩固本章知识。章后设置常见问题解析、小结、思考与练习,用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本书由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陈刚编著,由杨国先教授负责机械方面的审核,由兰新武副教授负责电气方面的审核。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金属切削机床、机床电气、电梯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机械手及自动门等方面的论著、资料,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在此对其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在编写本书时,得到了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设备支持,还得到了刘海渔副教授、肖燕子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对本书出版给予支持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得到广大专家和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