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一直实行以预算定额为核心的定额计价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是改革过渡时期的基本方针,并确立了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的最终改革目标。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正式建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我国加入WTO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承担起为国家、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复合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使命。本书编者参与了由住建部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高等学校工程造价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深深感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既应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编写一本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符合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文件及相关规范规定的教材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本书以工程造价的多次性计价特点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及投标报价编制、工程承发包合同价及工程结算等确定及控制过程。教材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又有操作方法,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条理清楚,适应多层次读者的需求。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审计、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从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黄昌铁、齐宝库担任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齐宝库、黄昌铁编写,第2章由齐宝库编写,第3章由黄昌铁编写,第4章由战松、陆征然编写,第5章由殷朋、郭飞编写,第6章由白庶、郭飞编写,第7章由黄昌铁、王晓薇编写,第8章由赵亮编写,第9章由李丽红编写,第10章由汪博、张海军、王晓薇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不少专家、学者论著中的相关资料,不再一一枚举,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的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的不足,成书付梓过程中,虽经仔细核对修改,疏漏与不足之处仍然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