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全国法律硕士联考,跻身高层次法律专门人才队伍,是每年万千考生的梦想。然而,法硕联考竞争激烈,法律考点体系庞杂,命题特点雾里看花,知识理解难中肯綮。因此,成功通过联考殊为不易。为此,我们邀请了法律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法硕联考的知识体系和命题规律,精心设计结构体例和叙述风格,编写完成本书。
这是一本全面的、综合性的备考指南,可以满足考生多方面的备考需求:首先,本书是一本教材,将原本庞杂的大纲考点合理取舍、精心安排、条分缕析,全面而又权威地进行系统的讲解;其次,本书还是复习旅途中的指南针,书中大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历年考试统计分析、历年命题规律总结、重点复习内容提示、命题预测等,确保考生站得高、看得远,始终把持备考复习的正确方向;最后,本书的阅读,具备训练提升之功,书中精炼的法言法语、简明的叙述体例、紧致的法理分析、周密的逻辑思维帮助考生迅速提高法律分析水平与阅读能力。研读本书,“润物细无声”,考生的理论素养、答题技巧、文字水平等,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滋养和提升。
一、本书编写背景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是培养高层次的法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系统的法学基础理论,掌握较为丰富的法律实务知识,运用较为娴熟的法律实践技能,进而能够独立地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自从我国1996年开始试办法律硕士以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一直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律实务人才为目标,已经为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金融等领域培养了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专门人才。
法律硕士联考作为全国法律硕士专业的选拔性考试,其专业科目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专业基础课由民法学和刑法学构成,综合课由法理学、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构成。两门课各占150分,考试时间都是180分钟,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法条)分析题、案例分析题、辨析题、论述题等。法律硕士联考不仅考查考生的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律逻辑推理能力,而且考查考生运用法律知识、法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从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法律硕士联考命题后,考生运用法律语言判断、分析、推理、论证法学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便成为考试的重点。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科目的重点知识,理解法硕联考的考查重点,培养法律思维能力,提高法言法语表达水平,进而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顺利地通过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实现每个考生心中的梦想,我们特意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法学院校的辅导专家编写了本书。
二、本书的内容和体例
本书在内容上,包括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的所有科目,并按照刑法学、民法学、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的顺序进行编排。在每一科目之下,又划分为两篇,第一篇为各学科的“考试指导”,第二篇为各学科的“考点精解”,具体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考点精解
对刑法学、民法学、法理学、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各学科中的考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是本书主体部分,占全书篇幅的80%。在很大程度上,这部分内容发挥着教材的功能,但是和普通的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还具有四大特色:(1)各门学科集于一册,便于阅读;(2)紧扣大纲,考点讲解简明、概要和精炼;(3)注重知识体系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4)注重知识要点的提炼,便于阅读和记忆。
“考点精解”首先将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分成上编和下编,每编又按照学科不同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再以章、节为序进行讲解,由此形成了由“部分”、“章”、“节”等标题标注的知识体系,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二)逻辑结构图与真题链接为方便读者查阅,“真题链接”答案附在脚注处,全书同。
为了帮助考生更有效地阅读“考点精解”,本书在每一章的“考点精解”中,补充了两部分内容:(1)逻辑结构图。在每一章的讲解之前,专门制作了该章的“大纲知识点逻辑结构图”,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本章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相互联系,确保理解更准确、识记更容易。(2)真题链接。本书将历年的真题按照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了分类整理,然后将真题放置在教材中所属的知识点之后,将真题和考点进行直观的衔接。
(三)以学科为单位的真题分析和考试指导
本书以学科为单元,对历年考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统计分析,从中总结该学科在历年考试中的命题规律和考查特点。具体内容包括:(1)“考试形式”,说明该学科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答题方式、考试时间等方面的情况;(2)“试卷题型结构”,统计了单选、多选、简答、分析、论述等题型的数量和分值;(3)“考查目标”,总结该学科重点考查的知识和能力;(4)“历年真题考点、题型、分值统计”,统计该学科每一章的知识点在历年考试出现过的题型、题量和分值情况。
在前述的试题分析的基础上,本书为每门学科撰写了“热门考点预测”,预测本学科各知识点中,哪些是下一年考试中的热点、重点,以及可能以什么题型出现,等等。
(四)以章为单位的命题分析和考点预测
在各章之前,本书撰写了针对本章知识点的“历年真题命题规律总结与考点预测”。其中,“历年真题命题规律总结”部分统计了各知识点出现的题型和分值;“考点预测”部分对本章在下一年考试中的考查重点和试题类型作出了预测。
三、本书的特色
考生备考法律硕士联考,有很多书可供选择:一种是法学院上课所用的教材,另一种是市场上针对法律硕士联考编写的各种辅导书。本书作为后一种类型,与其他各种法律硕士联考用书比较起来,在编写体例和具体内容上,具有如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一)紧扣大纲
法律知识是无限的,但是考查的范围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公布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我们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始终以《考试大纲》确定的范围和体例为依据,把紧扣大纲作为编写的首要原则。通过紧扣大纲,确保内容上深浅合适、繁简得当、体系简明、重点突出。
具体而言,本书在三个方面紧扣大纲:(1)以《考试大纲》列明的学科确定本书的基本架构,以《考试大纲》中列明的大小标题形成本书的章节体系;(2)以《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点撰写“考点精解”,在此之外,不增加新的知识点;(3)准确领略《考试大纲》的精神,据此确定考点解析的难度、深度和广度,确保有效应对最后的考试关。
(二)正确权威
本书通过各种措施,确保“考点精解”的正确和权威。我们首先保证本书的观点和论述是正确的。为了确保正确,我们选用法学教学中最具权威的教材作为编写内容的参考依据。在存在多种权威教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法学教育通说理论权威的教材。
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观点、多种提法、多种用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两项措施确保选用最权威的论述:一是考查历年真题参考答案所属的学术派别,优先以这种派别作为本书论述的依据;二是在历年真题尚未考查的领域,以每年命题人员做主要参考的教材作为依据。我们坚信,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考试所采用的观点,就是最权威的观点。
(三)透彻清晰
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本书具有两大特点:
第一是解析透彻。本书虽然篇幅有限,但是在讲解的透彻程度上,不逊于法学院所用的教科书。之所以做到这一点,在于本书将笔墨集中于基本的考点上,凡是《考试大纲》没有列出的,本书不做介绍。由于讲解透彻,考生阅读本书之后,可以实现对相关知识点拥有完全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表达和运用。
第二是叙述清晰。本书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文字叙述符合语言习惯和思维规律。虽然介绍的是理论知识,但是本书具有可读性、易读性,即使是初学法律的考生,亦可轻松阅读和理解。本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在于本书的编写中坚持三点要求:(1)本书在体例上层次简明、逻辑关系清晰;(2)每个段落都提炼出主题句,每个编号后面都提炼出要点;(3)在每个段落之中,本书特别强调语言朴实简练,句群关系清晰合理。
(四)博采众长
本书编写之际,市场上也有不少同类读物。毫无疑问,每一种考试用书都有一定的特色和长处,我们对这些读物进行了反复的比较研究,对于各种辅导书中比较符合备考需要的体例安排和叙述方式,都进行了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并借鉴到本书中来。
然而,针对考生的备考需求而言,现有的同类读物都存在各种不足,因此,本书并不限于已有的编写模式,而是在这些编写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融会、创新和提高,使得本书博采众长、后来居上。
(五)宏观把握
考生在备考时,对不同的知识点要逐一复习。然而,不同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有的知识点汇集起来,便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整个知识体系之中去学习和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有助于知识点的准确理解,有助于知识点之间的辨析,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和联想。有鉴于此,本书特别注意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直观地介绍和呈现给考生,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不同层面的知识体系。
本书通过两个途径实现这一点:一是本书在每章之前,制作一个本章知识点的树状逻辑结构示意图,考生通过此图可以直观地考察各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二是在“考点精解”的编排上,通过标题、字体、字号、缩进、分段、要点提炼等编写技巧和排版技术,让各知识点之间的纵向从属关系、横向并列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这样的编排用无声的语言时刻提醒考生:各个知识点是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六)衔接真题
本书将真题穿插附于每一个考点的解析之后,实现了考点和真题的紧密衔接。这种衔接是本书的一个创造性的体例安排,其目的和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让考生知道考点在考题中出现的形式,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总结和举一反三的拓展思考,掌握考点和考题之间的联系,养成自己给自己出题检测考点复习掌握情况的习惯;(3)考生可以将考点解析和真题结合起来复习,可以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印象,稳固记忆。
(七)总结规律
考试命题虽然不存在绝对的铁律,但是可以从统计学上进行或然性的归纳和推理,总结出某些命题的特点和趋向。本书十分重视这一点,分别以学科和章为单位,对历年的考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由此形成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统计分析的范围,包括考试的形式、试题的类型、考点的覆盖、分值比例等。考生阅读这些统计分析,一来可以增加对历年考试的了解和认识,降低对考试的陌生感和焦虑感,二来可以了解所复习的科目和章节在考试中可能的分量,调整复习节奏和强度。
(八)预测考点
利用历年考题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和趋势,本书对来年考试的热门考点及其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进行预测,以此指导考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提倡,应该在初步掌握全部考点知识的前提下,再以命题预测为依据进行重点复习。这是因为:一方面,所谓的热门与冷门,重点与非重点,是从出题概率上说,是相对而言的,非重点的考点,并非绝对不考,而是考察的概率和分值相对较小而已;另一方面,考点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些考点虽然出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热门考点知识。
虽然本书善于创新,富有特色,一切从考生备考需要出发,但是由于时间有限,错误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恳切希望,如果读者朋友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本书的缺点和不足,请将您的宝贵意见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再版时加以修改提高。
最后,衷心祝愿考生朋友们成功通过全国法硕联考,让自己的人生步入新的起点,让自己的理想展翅翱翔!
本书编写组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