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基础理论课。“学前教育学”是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规律和方法,更好地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重要文件的相继颁布,它更要准确、及时地承载富有时代精神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与其他学科一起承担培养适应新世纪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重任。

《学前教育学》共九章,包括学前教育概述,学前儿童与儿童观,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生活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幼儿园环境,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以及学前教育典型课程方案简介。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本章介绍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并结合新政探讨了当代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保障儿童的权益公平,重视“全人发展”,从“硬件”和“软件”方面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实现一体化发展等。学前教育的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构成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元素,而基础性、启蒙性和保教合一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第二章学前儿童与儿童观。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是实施学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本章探讨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如何对发展产生影响。学前儿童的学习具有独特性,如游戏性、直观经验性和生活化等。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科学的儿童观,即正确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的、完整的、具有权利的个体。

第三章幼儿园教师。本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及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的身份与地位、专业资格与权利,并明确了其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和任务。其次,在专业化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探讨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发展途径。

第四章~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这一部分包括三章内容,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征与实际问题,系统探讨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核心问题。本部分大量运用真实案例,以期帮助读者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同时对幼儿园教育形成感性认识。

第七章幼儿园环境。儿童通过与环境互动而进行主动建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幼儿园环境划分为不同类型,其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章探讨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原则,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等重要内容。

第八章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和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并非孤立发展,其与幼儿家庭、社区具有紧密联系。本章阐述了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合作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方式途径。并且重点探讨了当今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幼小衔接。

第九章学前教育典型课程方案简介。本章介绍了国内外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与体系,包括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蒙台梭利课程方案、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高宽课程、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在系统阐述课程方案的理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重视探讨这些方案在当今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本书每一章都设计了“学习导航”,帮助读者了解本章的基本内容和概念体系,形成“认知地图”;通过“教育轶闻”,引用与章节内容紧密相关的学前教育案例、新闻、趣事等,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通过“讨论与分享”“案例与评析”等方式,促进读者结合章节内容思考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经典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学前教育和学前心理领域的著名研究,以期深入理解教育理论与规律;本书大量引用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例,帮助读者进行中外比较,拓宽视野。

本书框架和编写体例由夏婧拟定,全书由李辉(第一章、第二章),熊灿灿(第三章、第七章),张俊(第四章),张斌、夏婧(第五章),王娟、夏婧(第六章),李晨曦、夏婧(第八章),夏婧、李晨曦、王娟、张斌(第九章)共同负责撰写,全书由夏婧负责统稿、审稿及定稿。

感谢为本书编写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的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感谢为本书撰写提供素材的广大幼儿园、敬业的老师们以及可爱的孩子们!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5年9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