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之所以要阅读企业,源于四个关键方面的启发。

一是,从认知心理学来讲,一个人的经验和决策能力是一个成长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阅读企业的能力差异,就是这种社会化过程的差异。这意味着,阅读企业的能力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的。

二是,从笔者的成长和发展体验来看,从学习、研究、实践、科研和教学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来看,自己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无法保持前后的完全一致,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增长了,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促进了自我认知能力的更新,从而改变和提高了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能力。这种成长性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那么这种普遍性背后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三是,在自我实践与观察中,发现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对于企业管理问题的认知和理解有很大差别,即使隶属于同一部门,且在一起合作很多年的同事在解决新管理问题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业务处理能力的效能(Effectiveness)差异; 同时,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MBA学员,在面对同一个管理案例时也表现出差别很大的理解方式,而这种理解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对于管理案例中的企业前景所做判断的明显不同甚至对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是一个从没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是否可以建立起企业经营的商业智慧。

四是,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商业智慧是从哪儿来的。特别是成功企业,那些销售收入行业排名靠前,所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社会风向标作用的企业,其背后是否有共通的商业智慧。

上述思考共同启示,阅读企业会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员对于企业会有不同的解读,同时商业智慧是社会学习过程,是可以培养的。但是,一个合理的论断是,阅读企业的能力有优劣之分,否则企业不可能失败,决策也不可能出错。因此阅读企业不是一件随机游走的事情,而是一个有特定价值取向的有意识的判断和决策,然后再转化为行动。

由此,本书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阅读企业而建立起商业智慧,增进和维持商业智慧。

读者对象: (1)MBA学员,EMBA学员,管理学科的博士生、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 (2)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理和管理实践者; (3)管理学科的高校教师、经营管理调查与研究人员、管理咨询顾问。

基本目的: 阅读企业以建立商业智慧,形成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商业智慧成长与开发方法。

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和责任编辑贺岩的支持与帮助,使本书顺利出版!

顾元勋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