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管理学界对日美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为契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一大批分析、探讨和介绍企业文化的书籍和文章相继问世,掀起了至今不衰的世界性企业文化浪潮。
尽管初衷不一,观点不一,但世界各地的企业管理学界、经济学界、文化界及企业界,在如下观点上取得了惊人的一致:任何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有一套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成功的关键。
以史为鉴,管理思想的非理性化发展,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换,日本的奇迹,美国的反思以及管理比较研究催生了企业文化理论。日本靠企业文化反败为胜,美国靠企业文化建设再展辉煌。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硕果累累,使企业文化成为热门话题。
面向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日益高科技化和集约化。在此背景下,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白领阶层”“新领阶层”的大量涌现,使得人的因素在企业中日益重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有着更高的人生需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支持人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适者生存,势所必然。企业兼并,集团化发展的态势下,巨型公司内人员众多,部门分散,内部管理问题更加突出。要么统管一切,导致僵化;要么放权自主,造成失控,漏洞百出,企业时常处在两难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大型企业的凝合剂,以价值观共识为手段,统合企业行为,实行文化管理和文化控制,不但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能够不断地创造卓越,超越管理。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文化沟通、文化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表面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其深层是经营管理之争,根本是文化的较量。再者,从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人们对于人类本性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的,关于企业管理的认识也是由低级逐步走向高级,不断深化的。企业文化理论以文化控制的极致达到“无为而治”的崇高境界,使管理变得丰富而简单,科学而艺术,最终走向没有管理的管理。
博大而精深的文化,涵容着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现代世界,人们把许多问题都放到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去做宏观的思考和把握。有人甚至说,“文化是明天的经济”。随着文化和经济的固有联系被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文化与经济结合而开放出来的“企业文化”这朵奇葩,必将更加娇艳迷人。
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增强企业内聚力和竞争力,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战略。建设企业文化,促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也是历史的需要。由此,我们断定:21世纪的管理主潮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学说传入我国以来,虽然几经波折,但在学界和企业实践上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来,政府提倡、学者参与、企业重视,形成良好的氛围。
然而,现实中,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的窘境,也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许多难以排解的问题。文化点缀、有名无实,本抑末张、形式主义,虎头蛇尾、急功近利,云山雾罩、文化乱炖,缺乏个性、刻板拷贝、思路偏差、阴错阳差等现象层出不穷,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和深入开展。多年来的研究和咨询实践表明,要解决中国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抓好理论普及和文化落地这两个关键。为此,作者充分参考企业文化学界同行和优秀企业家的文化实践,汇集近20年的教学研究成果,结合企业咨询策划经验,撰写了这本《企业文化》教材。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第1章至第5章是对企业文化的起源、内涵、功能,进行基本架构,对核心内容和外在表现进行系统性阐发,重点突出,以期读者对企业文化理论知识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第6章以较大的篇幅重点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目的在于解决企业文化“虚化”现象,增加可操作性。第7章对美、日、中等典型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第8章至第10章以独到的视角,对目前困扰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团队文化建设问题、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最后,第11章对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注重把握企业文化理论体系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文化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我对于企业文化学界同行的贡献深表敬意和感谢!对于本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利日臻完善。
李忠义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