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审计学》(第三版)以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及2012年1月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式实施的38项新审计准则为主要依据,结合现代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对《审计学》(第二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修订。

  自《审计学》(第二版)出版以来,国内外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体现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原则,自2010年到2014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审计的新规范。2010年4月,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年1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和发布了多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2013年12月28日新《公司法》颁布;2014年1月,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年1~3月,财政部发布了七项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准则和法规直接影响着我国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变化。

  为及时体现这些新法规和新要求,我们对《审计学》(第二版)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修订,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将原书14章整合删减,变为12章,对第一~六章审计理论部分,每章都进行了程度不等的修改、完善。对第七~十章审计实务部分,以制造业的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为例阐述各业务循环的审计,具体实质性程序按照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关系,以审计工作底稿形式体现每个业务循环关键项目的实质性程序,并对重要的程序结合具有针对性的实例展开阐述,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第十一、十二章在《审计学》(第二版)第十三、十四章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对电子版课件和习题也进行了相应修改。

  本书共分?12章,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二章,杨昌红(石家庄经济学院);第四、五章,李翼恒(石家庄经济学院);第六章,杨昌红、刘三昌(石家庄经济学院);第三、十一、十二章,蒋艳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七、八、九、十章,赵凌云、吴晓娟(石家庄经济学院)。各章初稿完成后,经编写组成员相互审阅,反复修改,最后由杨昌红教授统筹定稿。

  由于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复杂性,相关法规、制度的广泛性,尽管我们力求谨慎、准确,但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书中可能还存在缺点乃至错误,欢迎各位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