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丛书序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优良的教育,一个国家就难以获得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竞争日益加剧,而这种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全面型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而健康的体质是人才的基础,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尤其是目前我国面临着国民体质日益下降的严峻形势,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教育,进行体育教育改革,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

  我国对高校体育教育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了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分析与定位,这些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教育要严格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遵循体育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进行体育教育改革,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实现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而努力。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两种体育锻炼的技能,从而促进自身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基于这一任务,从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编写了《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包括《体育运动科学理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形体与体育舞蹈》《武术与养身》《跆拳道、散手及自卫防身术》《游泳救生及水上运动》《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休闲娱乐运动》等。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本套教材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庞大的体育系统中选择了一些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时代性强的内容进行讲解,既包含体育理论的相关知识,也包含体育运动项目的实践,编排全面、合理,能够满足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

  (2)教育性强。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突出教育性,不仅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教育,还对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指导,更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与体育意识的培养,体现出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3)突出个性。本套教材在编写中严格遵守“以人为本”原则,内容选择上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讲解中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体现出了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实用性强。本套教材所选内容切合实际,编排上遵循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方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与资料,并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人员精力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赵志明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

  2015年1月

  

  

  

  

  前言

  

  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促进作用几乎被所有人认可。体育运动具有竞技与健身的双重属性。为此,不管是竞技体育范畴还是大众体育范畴,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运动的健身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体育运动的科学性问题随着体育的发展逐渐被人们重视,此后研究的许多问题也始终围绕着体育运动的科学性进行。在现代,我国人民的思想已经不再像历史长期秉承的“体育无用论”那样否认体育对人的促进作用,而是开始注重体育育人的理念。这一点从我国众多高校积极响应体育教育改革的态度上就能看到。以高校体育教育为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科学体育运动的理念被人们知晓的范围较广,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仍旧显现出随意性过强、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科学体育运动显得较为缺失,这显然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深刻理解体育教育和体育对人的全面促进的作用。因此,特编写《体育运动科学理论》教材,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对科学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作出贡献。

  本教材共分为九章。第一章首先从体育运动概述、现代社会与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等方面阐述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第二章重点介绍了体育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涉及近年来较为热门的健康与亚健康的内容,另外还有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体育运动的健康促进作用等知识;第三章则从大学生体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具体介绍了有关体质的基本知识、大学生体质现状以及与大学生体质相关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体育运动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从营养保健和医务监督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体育运动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想从体育运动中得到最佳锻炼效果,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为此在第七章中就主要从体育运动锻炼内容、锻炼环境、锻炼原则与方法和处方与卫生等角度介绍科学体育运动的理论方法;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天,早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教材第八章主要从校园体育、大众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及民族传统体育等多个层面讲解体育运动文化的理论问题;最后一章介绍了体育运动竞赛与欣赏,具体内容包括体育运动的竞赛组织、体育运动中的美及其欣赏方法等。

  从总体来看,本教材的编写突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多种现代体育教育的新理念。在这些新理念的影响下,教材以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立足点,响应体育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本教材还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等特点。教材内容结构逻辑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语言简练、准确、得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将对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书由陇东学院苟小平、山东科技大学沈圳、西安翻译学院高学锋编著完成,并由三人共同统稿。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八章:苟小平;

  第四章第一、二、三、四节,第七章,第九章:沈圳;

  第四章第五节,第五章,第六章:高学锋。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另外,因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