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丛书序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优良的教育,一个国家就难以获得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竞争日益加剧,而这种竞争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全面型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而健康的体质是人才的基础,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尤其是目前我国面临着国民体质日益下降的严峻形势,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教育,进行体育教育改革,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

我国对高校体育教育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了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分析与定位,这些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教育要严格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遵循体育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进行体育教育改革,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实现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而努力。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两种体育锻炼的技能,从而促进自身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基于这一任务,从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编写了《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包括《体育运动科学理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形体与体育舞蹈》《武术与养身》《跆拳道、散手及自卫防身术》《游泳救生及水上运动》《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休闲娱乐运动》等。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本套教材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庞大的体育系统中选择了一些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时代性强的内容进行讲解,既包含体育理论的相关知识,也包含体育运动项目的实践,编排全面、合理,能够满足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

(2)教育性强。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突出教育性,不仅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教育,还对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指导,更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与体育意识的培养,体现出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3)突出个性。本套教材在编写中严格遵守“以人为本”原则,内容选择上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讲解中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体现出了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实用性强。本套教材所选内容切合实际,编排上遵循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方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与资料,并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人员精力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赵志明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

2015年1月

前言

前言

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在我国并称为“三小球”。我国的乒乓球和羽毛球竞技水平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乒乓球运动更是一家独大,展现出了“独孤求败”的庞大气势。与前面这两项运动相比,网球运动在我国开展较晚,至今仍旧与世界一流水平有较大差距,但即便在这种落后的局面下,仍旧涌现出了李娜、彭帅、郑洁等优秀选手,在国际网坛展现出了“中国金花”的实力。为了能够尽快追赶上世界一流水平,我国近年来也增加了对网球运动的投入。

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运动除了竞技功能外,在大众健身领域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在大众的日常体育健身活动中是最为常见的,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参与门槛的降低,参与网球这一时尚健身运动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加。这三项体育运动蓬勃的发展势头被广大高校所注意,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它们纳入体育教学中。通过总结教学实践效果可知,学生对乒羽网运动课程的满意度颇高,由此证明了继续将这三项运动在高校中作为体育教学或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是非常合理且恰当的。为此,作者编写这本教材,以期更好地指导高校学生科学参与“三小球”运动并为其继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为保证教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本教材分为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大部分,每部分由四章组成。每部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相应运动的基本知识,具体包括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与价值和相关重要赛事;第二章主要介绍该运动的基本技术;第三章则介绍基本战术,具体包括战术基本理论和单双打战术的实践方法等内容;第四章对相应运动的竞赛规则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运动实践当中。

本教材力求紧随现代体育教育和运动项目的发展潮流,突出体现教育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参考图书,为小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指导,还可以作为大众球类运动健身的指导性教程。

本教材由华北科技学院李明芝、河北医科大学高淑艳、贵州师范大学刘积德编著完成,并由三人共同统稿。具体分工如下。

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李明芝;

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高淑艳;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八章:刘积德。

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作者对编写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为了保证知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我们还参考借鉴了一些相关专家和学者的著作与数据,在此要向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时间有限,书中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予以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编者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