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项目化的教材既不是实验或实训项目的堆积,也不是知识点的无序排列,而应该是借助项目为教学手段,实现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并引导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本书正是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编写的一本教材。

  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化建设向内涵建设方向的转变,使得课程由过去较为细致的划分向相近合并,并向同类综合的方向转变,而项目化的课程设计更加快了这一转变的速度。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本书有效整合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高频电子线路”两门课程,从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两个方面入手,借助精心设计的项目,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来认知专业理论对自身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来看,课程整合的思路也符合向中国制造2025方向发展与技术转型的需求。

  本书的编写有以下特点。

针对项目进行主题学习,每个项目都有项目导引,可引导学生了解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在将知识应用于项目任务解决过程的同时,理解知识置于实践的重要性,并扩展自身对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认知。

本书虽然简化了基本概念上烦琐的数学推导,但增强了对基本概念的物理解释和应用描述,引导学生学会用基本概念去处理复杂的电子电路或电子系统所出现的问题。

消除了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之间的清晰界线,依据项目化的编写,让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目的和它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适应项目化的教学过程,本书配置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项目任务书可以引导学生按步骤和要求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评价则可以方便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由于本课程是专业理论技术课程,因此让学生彻底理解并能够准确描述其中基本的理论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书配置了从知识点的自我检查,到基本理论素养的实践训练及基本实践技能培养的故障诊断工作页,在方便学生自我练习的同时,也方便教师随堂或课后的任务布置。

  本书由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李琳、周柏青主编。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林会副教授负责项目1.1~主题4.1的编写及书中部分示图的绘制。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教师周柏青负责项目1.2~主题4.2的编写及书中大部分示图的绘制。李琳教授负责项目1.3~主题4.3的编写、全书项目任务的讨论与设计,以及全书的统稿与审定。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杨正材副教授负责项目1.4~主题4.4的编写及项目1.4~主题4.4任务的制作、验证及示范。

  本书是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其他教学资源,如课程课件、任务指导课件、教学设计、授课计划、微课及原理动画、资源包(含Multisim文件、器件技术手册、任务资料、教学视频等)可与出版社进行咨询并访问下载。

  本书所有项目任务均要感谢与深圳国泰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全和邵磊的讨论、交流以及他们对该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同时,还要感谢参与本书教学资源建设的大连理工大学微机电工程学院王兴博士及参与本课程建设的相关人员。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