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民航服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航空运输地理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航空运输是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航空运输地理又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而航空运输地理是研究航空运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航空运输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航空运输的活动范围属于地表空间,地表空间变化与地球本身的空间位置、地球的结构以及地球运动紧密相关,因此航空活动必然会受到气象、时差、偏向力等的影响和 制约。
航空运输产品是旅客或货物在空间中的位移。航空运输地理研究的是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人文与航空运输之间的关系,其中,空港城市的地理特征、航空公司的分布、运力投入的区域分布和航线的结构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书通过大量数据和实例分析各种自然及人文因素对航空运输布局的影响,揭示了当今世界航空运输的布局和规律。
地图是航空运输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图表语言反映了航空运输地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航线图是本教材的特色。过去由于缺乏大数据的支持,研究结果无法正确地反映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航线分布,现在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航线图可以随时随地反映出航空运输在瞬间发生的变化。
航空运输地理具有边缘学科的双重特性,它既是地理学的分支,又是航空运输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民航院校、军队院校以及普通院校有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航空运输地理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民航业务服务,有些内容(如国家代码、航空公司代码、机场代码)直接用于民航业务工作,因此,它属于专业基础课的范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在开设此课时,对内容的侧重、取舍可因人而异,有所区别。航空运输地理教材还可作为民航工作人员以及客货代理人的短期培训教材,供各类短训班使用。就目前教育状况分析可知,大多数已有学历的民航工作人员对航空运输地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因此,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从专业需要的角度来说,民航工作人员学习一些航空运输地理相关知识都是必要的。
编者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专著、教材和资料,相关作者在前期进行的探索和研究为本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材中采用的所有相关数据均来自权威机构,力求最新、最准、最全,通过大量数据来呈现航空公司、机场、航线在不同地域中的分布现状和发展的最新高度。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十三五’全国高等院校民航服务专业规划教材编委会”王益友教授和编辑们的信任和理解,以及他们在编写过程中给予的耐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也使编者深受感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正如“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所说的:“教材不是编出来的,是教出来的,来回反复修改,来回‘磨’出来的。”本教材凝练了编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每一段文字的撰写、每一张图表的制作都保留着编者教学的痕迹。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教材中尚存在一些已知的和未知的不足,真诚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使之日臻完善。
编 者
2019年4月15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