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高校要“适
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
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文化艺术交
流日益频繁,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如何
开设符合艺术类大学生语言起点、认知特点,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艺术英语课程,
是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直以来,部分院校对于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定位不够明确,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未能充分考虑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与兴趣诉求,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效果欠佳。由于英语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艺术类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普通模式的大学英
语教学。他们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素材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参与与艺术相
关的国际交往和实践(如参与国际间艺术品的展览、拍卖,在画廊中向国际买家介绍艺术
作品,参与艺术设计的招投标等)有着极大的热情,但这种兴趣和热情在以通用英语为主
要内容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却得不到回应和满足。
克服种种错位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改革的成功绝不是简单地通过在语
言教学中进行艺术元素的渗透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我们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重新
设计,包括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等多个方面。其中新教
材的编写是整个教学改革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本套《新编艺术英语》教材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对与艺术知识相关的英语语料、教学内
容的设计,帮助学生积累艺术专业领域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
学习过程中拓宽眼界,获取相关领域表达技能。本教程从学生的真实语言起点出发,遵循《大
学英语教学指南》,语言素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介于“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
之间,力求帮助艺术类大学生逐步达到“指南”规定的基础目标,为学生未来专业领域英
语语言的自主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教材特色
1. 精心选材,内容新颖
语言素材的选取与艺术文化背景紧密结合,选用艺术史料和社会生活中的艺术题材,
突出艺术文化通识,有效地将艺术背景知识和语言交际需求融为一体,使语言素材充满浓
郁的人文色彩。单元阅读内容涵盖艺术史、平面艺术、造型艺术、工业设计、园林与建筑
设计、动漫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契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2.科学编排,体系完整
语言素材难易程度上,以大学英语基础目标为起点,循序渐进,重视积累。语言训练
体系上注重叙述、描写、议论等语言技能的强化和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等实际应用能
力的培养。采用体验式学习策略,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相关语言技能的学习训练,利用场景
再现、团队协作的形式,为学生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艺术场景中的语言表达提供模拟训练的
机会。
? 教材框架
每单元的基本结构为:
1. 听说(Part One: Listening and Speaking):围绕单元主题,提供情景对话,设
计听力* 和口语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对单元文化背景进行初步了解,起到导入作用。
2. 深度阅读(Part Two: Active Reading):由两篇阅读文章组成,其中Text A 为
重点阅读课文,选材上知识性、趣味性并重;Text B 为辅助阅读材料,选材上更侧重相关
概念与知识的介绍。两篇选文后均有课文阅读理解、词汇与句型、翻译等练习。
3. 应用文写作(Part Three: Practical Writing):实用文体写作训练,目的在于提
高学生书面语产出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教材最后以附录形式列出了本书的词汇表。
本册教材编写分工如下:张宁负责统筹教材编排总体思路、所有单元阅读文章选文的
整理以及最后的统稿工作,王婷负责单元框架设计工作,一至八单元内容设计分别由黄薇、
王婷、韩晓龙、陈虹波、皮重阳、谢蕊婷、吕洪波、熊召永具体负责。
编者力求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一套适应专业特点与学生的语言基础、兼顾艺术专业人
文知识的英语教材。必须承认的是,对于语言类教师而言,兼顾语言的流畅、地道、自然
与用英语传授专业知识具有相当的难度。编写团队唯有尽心尽责,才能为艺术英语的教学
改革倾尽绵薄之力。
编者
2017 年12 月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