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版)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本课程十分重要,但普遍来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究其原因,看不懂教材是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编者在编写本教材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看懂教材、喜欢教材
这是编写本教材的核心目标。那么,应如何实现呢?
(1) 对于高中和中职学过的基础知识,本教材不再阐述,以简化内容。
(2) 对概念的阐释,本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出现概念的跳跃和内容的断层。
(3) 通过图形表现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运用清楚、浅显的语言,杜绝笼统和结论性的叙述。
2. 建立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做一体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1) 营造真实情境,使学生的感受更直观。比如,在教学中引用许多实物图形,配合内容讲解。
(2) 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3) 尽量不出现繁杂、量大和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图形、工作过程和项目,多采用小模块、小模型和小实验等方式引导教学。
3. 增加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修养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相关背景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增加学习兴趣。
4. 教材内容系统化,确保内容安排既“适用”又“够用”
(1) 本教材采用大学科、大岗位群的经验作为素材。大学科是指与本教材密切相关的学科,比如汽车电子、汽车电气等学科。大岗位群指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电子、汽车钣金和美容等岗位。将这些学科的教师和中高级技师的经验作为素材集中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
(2) 本教材吸收不同的实训基地和不同的汽车订单班教材的经验作为素材。
(3) 本教材吸收并借鉴了当前市场上优秀教材中的素材。
(4) 本教材采纳了专家、国赛指导教师、高级技师的建议和意见。
5. 在每个任务中增设“想一想”和“探究”环节
“想一想”多以本任务中的某方面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多以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有的也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本教材图文并茂,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基本知识点按实用、适用、先进、通俗、精炼和可操作的原则选取,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汽车”三者并重的特色。“高等”是指培养的目标是高等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这类人才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电工电子的综合性、导论性、系统性的知识。“职业”是指培养的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符合职业学生的认识水平。“汽车”是指本教材知识的运用应与汽车专业紧密联系。
我们深知,教材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教材内容应满足改革需要。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有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两个华中地区实训基地,有一个专门致力于汽车技术与服务教学的优秀团队。这些条件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便利。
本教材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李子云老师主编,李树金、姜浩、姜小东老师担任副主编。项目1和项目2分别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姜浩和姜小东老师编写,项目6由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树金老师编写,其他各项目和内容都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李子云老师编写并由其负责全书统稿。“长江技能名师”、汽车售后服务高级培训师王辉老师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此深表感谢。此外,还要感谢实训基地的专家和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编者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教材、论著、网页,援引了其中的部分资料和信息,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者
2014年1月
前言(第2版)
在全国各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发行至今,已经走过七个春秋。七年中,本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有效载体,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的创新编写宗旨,给汽车类各专业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汽车类专业的发展中显示了独特的价值。随着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为了契合“1+X ”证书制度的开展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全书进行了修订。
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经过校企双方专家研讨,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汽车产业和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本教材原版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整合,融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安全知识,增加大量的实训项目,并在实训项目中加入汽车电气电路实例,方便学生更好地将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本次修订中,编者在全面审视原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修订方针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1. 修订的指导思想
紧跟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适应“1+X ”证书制度开展课证融通,有利于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修订的基本思路
(1) 调整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一是增加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知识,包括钳形电流表、兆欧表、汽车安全用电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增加了汽车上常用的伺服电动机的相关知识。
(2) 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兴趣和时代的发展,将实体书、二维码、网络等不同的知识载体相结合,将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包括实训视频)等不同的呈现方式相结合,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以推进网课教学的有效开展。
3. 修订的基本原则
本次修订,保持原版教材内容的稳定性和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改写和补充,修订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根据“1+X ”证书制度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补充本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补充新能源汽车技术涉及的相关内容。
(3) 根据读者的反馈和建议,修正、完善学科内容,保持其先进性。
(4)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及网课教学需要,进一步创新编写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以便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4. 教材的特点
本教材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理论体系精炼,避免繁杂内容,遵循“必需”“够用”原则,降低理论难度,弱化计算部分。
(2) 本教材的一条主线强调理论知识在汽车行业的实践应用,围绕应用来构建知识体系。电路识图是本教材的另一条主线,根据内容和教学需要穿插在项目中,并在项目8系统地介绍了汽车电路识图知识。
(3) 突出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突出零部件和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强化汽车电工电子常用仪表的使用。
5. 教学建议
(1) 围绕本教材的特点开展教学,针对汽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
(2) 尽量多做实训,围绕实训讲解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除了安排项目实施模块,还补充了61个任务工单和相关视频,供教师参考。
(3)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材由李子云、宋佑川、蔡思担任主编,由周彬、童寒川、胡晶晶担任副主编。
其中,宋佑川负责项目1和项目2及任务工单,蔡思负责项目7和项目3,周彬负责项目4,童寒川负责项目5和视频制作,胡晶晶负责项目6和项目8,李子云负责全书统稿和修订。我们本着对读者负责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修订中,对原书通篇字斟句酌,尽可能消除瑕疵和错。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借此机会,向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向给予我们关心、鼓励和帮助的同行、企业专家致以由衷的感谢。希望各院校师生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使本教材得到完善和提高,成为真正的精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师和学生。
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 者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