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审计理论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审计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本书自第2版出版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审计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种法律法规不断修改、完善,对审计的执业环境带来深刻影响。

  2018年3月,为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2014—2017年,财政部修订颁布了多项企业会计准则;2016年1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发布了12项审计准则;2019年4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修订发布了18项审计准则。

  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2018年1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及时满足高等院校审计教学的需求,我们根据这些新的规定及要求,对本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本书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对部分章节的编排作了调整。将第2版中的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删除,将第一章第三节审计目标单独设为第三章,并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承接的内容,使教材由原来的14章调整为12章;修订后的内容更加突出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主要内容和总体思路,使全书内容更趋合理、更加完善。

  每章内容前增加引例,选编了近年的审计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介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章节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设计了新的格式,对学习目标、每章课后的练习题进行了修订。章节中配合内容的理解增加了审计工作底稿参考格式,以强化实训,突出审计技能培养。

  修订后本书共12章。第一章阐述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讲述了审计的性质、分类等审计基础知识,对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即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了介绍。从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讲述了注册会计师的传统核心业务即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遵循这个思路,将第2版中注册会计师的其他业务内容进行删减。此外,因为筹资与投资循环在审计过程中一般直接实施实质性程序,而且这个循环中所用到的程序在其他循环中都有涉及,所以将这个循环的内容删减,使学习的内容更加明确,通过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书修订人员分工如下:武东萍负责第一、四、五、十、十一章的修订,肖芬负责第二、三、八、十二章的修订,任琳负责第六、七、九章的修订。张彤杉、武东萍负责拟定全书、修订大纲,并对全书进行总纂、定稿。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审计学方面的教材、专著和文章,吸收和借鉴了同行相关的最新成果,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